• Dec
    14
    2023年12月13日,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住房与城市发展研究院(Institute for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简称IHS)院长David Dodman教授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城市转型和全球挑战:政策、研究和教育的优先事项”的讲座。本次沙龙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张蔚文教授主持,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共吸引200余位师生参与。David Dodman 教授首先梳理了当今全球城市面临的几大挑战。他指出,当前世界面临着不平衡的城市化与不平等的问题,尤其是在非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城市人口继续快速增长,但城市治理水平、财政可持续性分异明显。快速扩张、集聚人口的城市建成环境难以兼顾可持续性、弹性和社会公平,部分发展中地区基础设施存在严重赤字,住房、基本公共服务和就业机会短缺。一些国家一半以上的非农业劳动力为非正规就业,缺乏基本的福祉保障。此外,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主体,也是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的承
  • Dec
    13
    2023年12月12日,美国罗格斯大学张闻闻副教授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探索生物识别传感器在测量积极出行满意度中的可行性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沙龙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发展与管理系百人计划研究员徐元朔主持。会议于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累计吸引近300人参与。张闻闻副教授首先从如何客观衡量出行满意度出发,对比介绍了传统的问卷调查方法与先进的生物识别传感器收集方法的区别,着重介绍了其研究团队使用的三种生物识别传感器在数据收集上的优缺点,包括心跳传感器、眼动传感器和皮肤传感器。为了使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她简要地解释了这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她指出,目前的文献主要是基于单一方法收集的数据,针对此,她的研究着重比较了通过不同方法收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以此探究积极出行的不同模式。接着,张闻闻副教授详细介绍了选定实验街道的建成环境及特点,同时阐述了参与实验人员的性别、年龄、种族及实验时间等情况。基于问卷调查和生物识别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她分别展示了在不同街道环境中的实验结果。她指出,由于人们往往会忘记他们的经历,问卷调查在捕捉详细和微妙的信息上存在困难,
  • Dec
    09
    2023年12月6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中国地理学会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彦随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讲座。本次沙龙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教授主持,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张蔚文,院长助理邹永华、徐元朔,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董照樱子等人员出席。讲座于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共吸引近1300人参与。刘彦随院士首先从现代城乡关系的理论认知出发,阐述了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空间体系以及构建城乡融合系统对于实现乡村转型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他指出,“重城轻乡”的现象导致了“城进村衰”、城乡差距拉大等问题,甚至引发了“乡村病”。为了破解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正视乡村地域功能与价值,将乡村优势与城市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城乡平等、融合、一体发展。接着,刘彦随院士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与格局。他以乡村地域系统与城乡融合机理为切入点,强调了理解城乡关系与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乡村地域系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载体。他还介绍了城乡融合系统的定位“三域”层次,包括地域、市域和县域,以及乡村地域系统中的人文、经济
  • Dec
    08
    2023年12月5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杨浩然教授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多源地理大数据视角下校园周边建成环境对大学生慢病影响研究及追踪系统展望”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沙龙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发展与管理系百人计划研究员张永平主持。讲座的开头,杨浩然教授介绍了社会生态模型,指出环境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可以刺激健康行为和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推进健康生活建设”,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前者主要表现为抑郁,肥胖和痤疮是后者在现代社会中的常见慢性病。杨教授认为,通过建成环境优化提升公众健康水平是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这是应对城市化对人类健康挑战的新举措。接着,杨浩然教授从已有文献的不足切入,依次为相关分析不够全面、因果推断证据有限、机制研究不够深入。一是相关分析不够全面,实证研究广泛证实建成环境与居民行为、身心健康有关,但是研究多基于截面研究设计,难以避免居住地自选择偏移对环境暴露和健康结局关联的干扰,特别是在中国语境下建成环境与正处于青少年-成年过渡关键时期的大学生;
  • Nov
    23
    2023年11月22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焦永利教授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城市进化与智慧规划:现象、机理、策略”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沙龙由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张蔚文教授主持,研究院院长助理邹永华副教授、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宋阳博士后作为与谈人参与讨论。本次讲座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线下由研究院内部成员参与,线上于“浙大新型城镇化智库”同步直播,累计吸引近300人在线参与。首先,焦永利教授以“未来城市:现象与想象”为切入点,提出未来城市正在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他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如中国的雄安新区、谷歌未来城市、丰田未来之城以及沙特The Line等,这些案例都在经历着城市发展内在因素的结构性变化,包括新的技术支撑、营城理念、治理模式和关键“零部件”等。焦永利教授焦永利教授提到,未来城市是集合科技、产业、空间与治理的综合场景的涌现过程。他认为,探索未来城市需要进行“思想实验”,通过探索技术的空间可能性和社会愿景的塑造来推动城市的发展。中国发展未来城市具有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深度城镇化和制度优势等基础条件,这为新的城市物种的涌现提
  • Nov
    08
    2023年11月7日下午,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地理系讲师王政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探究中国重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就地边缘化’的问题”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沙龙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张永平主持,博士后宋阳作为与谈人参与讨论,通过腾讯会议线上举行,于“浙大新型城镇化智库”同步直播,累计吸引近300人在线参与。首先,王政老师从实际现象出发,在新自由主义的语境下,探讨了西方国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绅士化”等现象,认为政府在项目开发中以土地升值和税收增值等目的的开发行为导致开发区居民被迫迁徙,引起居民的不满。随后,王政老师对比中国的重大项目开发实践,发现居民往往不会因为项目开发造成的被迫迁徙而不满,而是渴望得到动迁。针对这一特殊现象,王老师结合制度和社会背景,选取了上海临港新城的某社区为案例,运用国家企业家主义的概念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王政老师提出了“就地边缘化”这一在重大项目开发中产生的社会问题,认为产生就地边缘化问题的原因是市政府着重于经济发展战略。为达成战略目标,开发项目的管理制度将经济发展和规划权利转移
  • Sep
    06
    2023年8月25日下午,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欢明教授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公管研究与应用——以城市治理研究为例”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沙龙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徐元朔研究员主持,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院院长张蔚文教授出席。共有20余位校内外学者参与。首先,王教授从自身的发展历程出发,并结合实际的论文与案例,围绕如何做好角色转型、环境融入和方向开辟这三方面内容,讲述了如何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开展公管研究与应用。他强调,要为自身制定目标,保持自身的写作产量,要找寻所在学科的洼地。随后,王教授以自己的一篇论文为例,讲述了论文核心观点的构思路径,并从投稿过程中审稿专家的意见入手,找寻论文案例的特色点。他提出可以通过文献编码和构建理论模型这两种文献综述的处理方式对传统的文献综述进行优化。同时,在案例研究方面,王教授指出应与自身的知识储备相结合,从不同的视角找寻案例中可挖掘的场景。最后,张蔚文教授对王欢明教授的分享总结为三个特点:文献积累扎实,问题导向研究,交叉学科。并鼓励各位在座学生向王教授学习,努力积淀,厚积薄发。
  • Aug
    15
    2023年8月14日上午,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可持续建设学院教授米志付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城市碳足迹核算”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沙龙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永平研究员主持,共有线上线下300余位校内外学者参与。首先,米教授从碳排放因子测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出发,指出目前缺乏成本-时间有效的全球城市碳足迹计算方法,因此城市间气候变化减缓表现的比较和责任分配亦难以实现。接着,通过中外对比,米教授细致地阐释了碳排放“生产端排放和消费端排放”的含义和逻辑关系,以手机贸易 “碳泄露”这一有趣案例引出“三个范围的碳排放与碳足迹的复杂关系”。在进行碳分配和计算时,因为消费端排放的计算要更加复杂,各界往往采用生产端消费计算。但是,不少国家通过将高排放高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但实际上在消费端并未降低。因此,消费端排放的计算有助于解释并解决碳泄露的问题。随后,米志付教授从碳足迹的核算方法和结果以及测算碳足迹新方法的探索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讲解,用城市购买力作为主要指标估算2020年全球465个城市的碳足迹,发现这些城市占全球人口的10%,但对全球
  • May
    26
    2023年5月23日,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安德鲁杨公共政策学院公共管理与政策系主任、现任Journal of Urban Affairs执行编辑刘阳教授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小微企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疫情后启示”的学术研究。本次学术沙龙通过“浙大新型城镇化智库”视频号同步直播,由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助理邹永华主持,研究院首席专家石敏俊点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荣,研究院院长助理徐元朔,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学文、董照樱子等数十名师生现场参与,活动直播访问人数近300人。刘阳教授首先对小微企业进行理论解释,同时,通过推动因素和机会驱使这两个理论来说明在美国创办小型企业的原因,她提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在这两中理论中都是需要被考虑的重要因素。随后刘阳教授在给出了2012-2019年的美国企业相关数据后提出,少数族裔创办企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比白人企业受到的冲击大是由企业特质与行业聚集决定的。接着,刘阳教授以小微企业对所处社区的影响与作用为主题展开讲述。她提到,在美国一些中心城区的租金因为商业流失而降低,这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少数族裔
  • Dec
    19
    2022年12月13日,美国克拉克大学经济学系张俊富教授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MeasuringtheStringencyofLandUseRegulation:AShadowPriceApproach”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沙龙在腾讯会议上进行,并通过“浙大新型城镇化智库”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发展与管理系李学文副教授主持,共吸引了广泛的校内外学者参与。王俊富首先介绍了研究目的。该研究主要就是提出一种更优、全新的度量土地使用管制严格程度实证方法,即在顺着过往学术脉络,吸收思考各类度量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影子价格”模型,一种更为简化、普适性更广的度量方法,以期对土地使用管制的度量手段进行一个有益的补充,也方便相关研究的开展。随后王俊富就1)为什么要度量土地管制严格程度,难点在何处;2)已有的土地管制严格程度度量方法;3)“影子价格”度量方法同过往土地管理严格程度度量方法的关系;4)实证论证;5)未来的研究方向等几个方面展开分享。在王俊富有关“影子价格”模型推导及其学术联系的报告中,我们清晰感受到“影子价格
  • Dec
    18
    2022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谷一祯副教授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FareStructureandtheDemandforPublicTransit”的学术讲座。
  • Sep
    27
    本期邀请到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城市规划与公共事务学系潘启胜教授,分享了题为“大城市远程区吸引力的要素识别和规划优化——以武汉市东西湖区为例”的学术讲座。共吸引了线上100余名校内外学者参与。
  • Sep
    22
    2022年9月19日下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龙瀛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主动城市感知技术及其在空间问题诊断中的运用”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沙龙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永平研究员主持,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学文副教授参与讨论,共有线上160多名校内外学者参与。
  • Jun
    30
    2022年6月27日,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修岩教授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空间发展模式与中国城市增长:基于几何形态视角的考察”的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