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
    07
    2023年12月5日中午,浙江大学-浙江移动数据智能与城市未来联合实验室举办第33期“数治城乡·圆桌研讨会”,交流联合实验室近期科研项目进展。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俊森及其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杨浩然,浙大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张衔春、邵立,浙大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林林,浙江大学学生职业发展培训中心导师苏冬等专家受邀参会,联合实验室十余名成员出席。首先,中国移动(浙江)创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实验室副主任王晓亮介绍包括通信、时序、支出、社交、上网、终端、身份、位置等在内的中国移动数据能力全景,从数据获取渠道、数据处理、推断识别、数据种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当前移动总体数据包含个体级数据、记录级数据、统计级数据、维表级数据和外部数据五类,不同类型的数据在研究层面上具有不同价值。王晓亮主任随后向大家介绍了浙江大学与浙江移动合作创建的科研数据平台——科研数智通。基于数据融合的思想,学者们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数据探索和模型构建,既保护了数据的隐私安全,又能基于此进行科学研究。王晓亮主任介绍了科研数智通的实现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平台上的特色数据集,吸引了与会嘉
  • Nov
    15
    2023年11月14日中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与数据资源部副部长、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副主任李星月应邀参加浙江大学-浙江移动数据智能与城市未来联合实验室主办的第30期“数治城乡·圆桌研讨会”,分享了主题为“数据阅读城市的瞬间”的讲座。本次讲座于线下举行,由联合实验室内部成员参与。李星月部长介绍大数据分析已逐渐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技术手段,所提供的“多源角度、海量数据”成为洞察城市相关系统的精髓,“强应用性、高可靠度”为规划提供重要基础资料,大幅提升分析精度;“兼济传统、模式创新”的特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空间与发展潜力。“用数据阅读城市”是城市规划、管理者的有力工具。讲座围绕手机信令数据、手机SDK数据、轨道公交数据、视频遥感数据、开放数据等各式数据源在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展开,结合具体项目实践进行区域联系、同城化分析、人口研究、通勤特征、旅游研究、轨道交通研究、公共交通研究、省域高速研究、视频识别、卫星遥感、数字化平台开发等诸多领域的介绍。李星月部长指出大数据分析让甲方提出问题的回答成为可能,未来的规划设计方案需要定量分析的支撑。随着技术不断更迭,未来会
  • Nov
    10
    2023年10月31日中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胡国华应邀参加浙江大学-浙江移动数据智能与城市未来联合实验室主办的第29期“数治城乡·圆桌研讨会”,分享了主题为“利用多智能体模拟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农决策行为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张永平主持,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线下由联合实验室内部成员参与,线上通过腾讯会议举行,累计吸引近200人在线参与。胡国华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有着“剑麻王国”之称的坦桑尼亚在过去20年中经历着快速城市化进程。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农业企业在坦桑尼亚投资建设剑麻工厂,不仅为其注入了人口和经济活力,也通过就业方式与经济结构的改变驱动着当地的土地利用景观变化。以多年实地调查和访谈数据为基础,胡国华教授构建了当地小农户决策多智能体模拟模型,模拟了当地农户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参与剑麻工厂工作、开垦土地以及种植经济作物等行为。最后,胡国华教授基于前述的多智能体模拟模型得出三个结果:(1)利用多智能体模型(ABM)可模拟小农户的动态、复杂和细微的决策过程。(2)阐明了当地的小农生计决策过程与土地影响,包括:人口格局变化;土地
  • Oct
    31
    2023年10月24日,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副教授宋泳泽应邀参加浙江大学-浙江移动数据智能与城市未来联合实验室主办的第28期“数治城乡·圆桌研讨会”,分享了主题为“空间分析新方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张永平主持,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线下由联合实验室内部成员参与,线上通过腾讯会议举行,累计吸引近200人在线参与。首先,宋泳泽老师提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指出基础设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式。基础设施包括许多基础设施系统,比如:能源、水、交通、固体废弃物、通信等。基础设施系统能够减少人们获取能源与资源的时间,更好地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参与社会工作与获取教育机会的能力。接着,宋老师解释了可持续基础设施是通过设计方法与全生命周期有机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升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设施。建立可持续基础系统不仅能保护环境,还能促进当地环境的改善,提升社会经济效益。随后,宋泳泽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地球观测数据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所能解决的大空间尺度可持续基础设施管理的问题。研究分为三类:第一,通过这些方法对大空间国家与地区可持续基础设施进行评估,提出指标并分析指标
  • May
    13
    2023年5月9日,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航应邀参加浙江大学-浙江移动数据智能与城市未来联合实验室主办的“数治城乡·圆桌研讨会”的主题为“社会科学如何开展实验研究”讲座。讲座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线下由联合实验室内部成员参与,线上通过腾讯会议和本公众号视频号直播,累计吸引400余人在线参与。叶航教授介绍了社会科学中实验研究的发展以及自然科学中的逻辑实证与经验实证,从而引入社会科学在开展实验时的区别。相较于自然科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主要的区别在于:实验对象、实验对象的反应以及实验手段。叶教授针对这些区别入手,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实验进行了对比,说明了社会科学实验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接下来,叶航教授从社会科学开展实验的目的入手,针对验证假设、发现机理、评估政策、具体实践应用四种社会科学的实验目的,来介绍社会科学实验如何开展。例如:在社会科学学科中,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来对逻辑假设进行检验和辨析,从而加固或推翻原有通过思辨得出的哲学假设,追求更科学的答案;通过实验手段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机理和规律;通过实验来检验政策的有效性,从而在政策的完全应用前先对成效进行检验,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在理论说明的
  • May
    07
    4月27-28日,2023未来城市·杭州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举办。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城市与地产研究院教授、院长程天富发表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我的城市有较聪明吗?”的主旨演讲。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记录:一、城市是否有智慧?人是有智慧的,但城市有智慧吗?类比到人类孩童,我们如何界定小孩是否更聪明?每个孩童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能够思考问题,能够吸收知识,同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我们对于孩童是否聪明的评价最终是看他们能够解决的问题有多少。因此,一个有智慧的城市,就像一个会自我学习和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孩童。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和智慧国呢?智慧城市就像一台有温度,有人性,有感情,且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硬件,软件并加入了“心件”,让住在这城市里的人,能过着更舒适、更便利和有质量的满足生活。一个“智慧国”则是由不同智慧城市组成的社区,为人民提供安全和舒适的“智慧家居”,让他们能够安心享受智慧生活的地方。二、城市的问题和面对风险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病”,即城镇化和人口结构改变带来的城市问题。随着信息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城市问题愈发变得复杂化。当前,城市面临的一般性
  • Apr
    11
    2023年4月11日,香港大学助理教授杨天人应邀参加由浙江大学-浙江移动数据智能与城市未来联合实验室主办、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承办的“数治城乡·圆桌研讨会”之“听大咖”主题讲座,分享城市系统模型在“城市通勤变化的归因与预测”方面研究应用。讲座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线下由联合实验室内部成员参与,线上通过腾讯会议和本公众号视频号直播,累计吸引200余人在线参与。杨天人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模型与大数据分析的兴起,城市科学正经历着研究范式的转变,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逐渐成为城市科学研究的热门方向。然而,当前的研究仍存在数据局限、理论模型缺失、应用价值不清等问题,相应的理论科学体系框架尚不明确。因此,杨老师提出应以系统的思维来看待城市,厘清城市不同因素、层级之间的动态关系与影响机制。接下来,杨老师介绍了当前主流城市系统模型的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引出了研究构建的结合微观经济均衡框架与空间决策外力表述的空间均衡模型,以揭示规划决策与市场反馈的因果机制与效应范围。该模型融合了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交通部门的多源数据,以历史数据为基准进行参数设定和跨年验证,最终实现一定程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