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4日上午,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可持续建设学院教授米志付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城市碳足迹核算”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沙龙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永平研究员主持,共有线上线下300余位校内外学者参与。
首先,米教授从碳排放因子测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出发,指出目前缺乏成本-时间有效的全球城市碳足迹计算方法,因此城市间气候变化减缓表现的比较和责任分配亦难以实现。
接着,通过中外对比,米教授细致地阐释了碳排放“生产端排放和消费端排放”的含义和逻辑关系,以手机贸易 “碳泄露”这一有趣案例引出“三个范围的碳排放与碳足迹的复杂关系”。在进行碳分配和计算时,因为消费端排放的计算要更加复杂,各界往往采用生产端消费计算。但是,不少国家通过将高排放高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但实际上在消费端并未降低。因此,消费端排放的计算有助于解释并解决碳泄露的问题。
随后,米志付教授从碳足迹的核算方法和结果以及测算碳足迹新方法的探索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讲解,用城市购买力作为主要指标估算2020年全球465个城市的碳足迹,发现这些城市占全球人口的10%,但对全球碳排放的贡献达25%。
最后,米志付教授基于前述的测算分析结果,揭示了全球城市排放量的不平等分配以及区域之间的空间差异,得出了两个研究结论:一是城市之间的关联非常密切,城市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碳中和应当是城市的交互中实现的。二是通过使用众包网站上数据与现有数据结合的方法,可以有助于缩短现有研究的延后年限,确保研究结论的实时性。
讲座结束后的讨论问答环节,与会的各位听众就欧盟碳关税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碳核算的经济获利方、中美碳足迹的空间分布差异等方面进行踊跃提问,米志付教授对各界学者们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并积极的互动与交流。
文字整理:傅文艳
文字审核:童炜锋
推送编辑:李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