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杨浩然教授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多源地理大数据视角下校园周边建成环境对大学生慢病影响研究及追踪系统展望”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沙龙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发展与管理系百人计划研究员张永平主持。
讲座的开头,杨浩然教授介绍了社会生态模型,指出环境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可以刺激健康行为和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推进健康生活建设”,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前者主要表现为抑郁,肥胖和痤疮是后者在现代社会中的常见慢性病。杨教授认为,通过建成环境优化提升公众健康水平是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这是应对城市化对人类健康挑战的新举措。
接着,杨浩然教授从已有文献的不足切入,依次为相关分析不够全面、因果推断证据有限、机制研究不够深入。一是相关分析不够全面,实证研究广泛证实建成环境与居民行为、身心健康有关,但是研究多基于截面研究设计,难以避免居住地自选择偏移对环境暴露和健康结局关联的干扰,特别是在中国语境下建成环境与正处于青少年-成年过渡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二是因果推断证据有限,虽然大部分研究建立了建成环境与健康的统计关联,但受限于长期随访数据缺失,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健康因果效应不明晰,对反向因果、选择偏倚等内生性问题也考虑不够;三是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建成环境影响的路径框架和实证证据证实城市建成环境可改变居民环境危害的暴露和重塑生活方式,进而作用于居民身心健康,然而既有机制鲜少关注除绿地空间以外的建成环境因素。
然后,杨浩然教授围绕团队工作成果介绍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结合大规模流调数据以及多元地理空间大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准自然设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型、机器学习算法等手段,刻画建成环境与大学生群体突出慢病健康问题(肥胖、抑郁和皮肤痤疮)的关联,明确了影响相关大学生慢性健康疾病的关键建成环境特征,揭示了关键建成环境变量对大学生慢病影响的因果效应及多重作用路径。研究选取了四个建成环境要素(校园周边环境特征)和四个潜在中介变量(调查对象个体及家庭属性)对健康结局的影响(肥胖和抑郁)。
同时,本次报告还介绍如何结合慢病管理系统对受访者长时间序列追踪的一些思路与方法。在讲座的最后,杨浩然教授认真回答了与会老师、同学提出的疑问,与在场听众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本次学术沙龙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字整理:傅 文 艳
文字审核:沈 德 瑶
编辑推送:叶李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