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
    19
    2023年12月18日,第一财经日报刊登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蔚文教授和博士生麻玉琦、李子情的文章《创新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第一财经客户端同步转载。全文如下在“双碳”目标和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之下,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11月30日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这一论述,为长三角承担“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的新使命指明了重要方向。跨域协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长三角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随着区域政治、经济、生态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长三角各省市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领域积极探索合作新方式、拓展合作新领域、开辟合作新路径,积累了诸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成果。针对水气环境治理等社会公众关心的重点领域,长三角三省一市坚持问题导向,依照生态环境一体化和要素协同的思路,建立并完善常态化合作机制。以2013年的
  • Nov
    13
    2023年10月20日,光明网“理论频道”刊登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城镇空间布局方向带头人、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岳文泽和博士生钟鹏宇发表的文章《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文章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23.10.20全文如下作者:岳文泽(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城镇空间布局方向带头人、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钟鹏宇(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立足于国情、省情与农情,亲自起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历经20年久久为功,“千万工程”以乡村空间治理为逻辑起点,“由点到面”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与精神文明共进、城乡全体人民共富的科学路径。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体现,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日益展现出理论之光与实践伟力,深刻理解“千万工程”的历史意义、科学逻辑与实践路径,对于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深刻理解“千万工程”带给浙江的系统性变革(一)城乡全域美美与共,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重塑“千万工程”开
  • Nov
    08
    仇保兴 | 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与创新机制研究
  • Jul
    14
    2023年7月,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张蔚文教授接受浙江日报专访,分析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情况。相关文章于7月14日见报于浙江日报“要闻”栏目,潮新闻客户端同步转载。全文如下总理关心的特色小镇,浙江今后这么干7月13日下午,云栖小镇,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这里举行。时针拨回2014年,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在调研云栖小镇时,曾提出“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此后,特色小镇这一创新模式,走出浙江、奔涌全国。今天,站在特色小镇发轫的土地上回看,浙江的特色小镇发生了哪些演化变迁,今后又该走向何方?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浙江将全力打造特色小镇升级版。01小镇撬动大转型特色小镇,以“特”为姓,以“镇”为名,相信不少人或多或少听说过,但其背后的发展深意,却未必能理解深刻。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或能展示特色小镇强大的生产力:2022年,浙江特色小镇总产出达1.98万亿元,集聚了一大批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1356.5亿元,镇均9.4亿元。从2014年特色小镇概念首次被提及,到2015年浙江推动特色小镇建设
  • May
    22
    4月27-28日,2023 未来城市·杭州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治城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陆军以“逆差序格局:数字化驱动的中国城乡均衡发展“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记录:一、中国城乡的差序结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泰斗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差序结构”,用于描述中国乡村社会结构里地缘、亲缘、血缘所造成的社会结构网络关系,它强调了以“我”为中心,然后渐行渐远、逐渐弱化的传递关系。“差序结构”能够描述当前中国总体上的城乡基本关系。在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中,城乡两者是相互割裂的,是一种典型的二元经济,甚至是互相封闭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城市化的推进,城乡之间逐渐具有了一定的联系。但是这个联系是单向度的,是“城市强、乡村弱”的联系,因此可以把它理解叫差序结构,也是区域经济学中典型的 CP模型,即核心-外围结构,外围向核心单向度地集聚,然后核心进行一定的反哺。由于目前核心的回流作用相对较小,因此能够用“差序结构”来描述中国城市和农村乡村之间的空间关系。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融合、产业的融合,两者间单向度可
  • May
    20
    4月27-28日,2023 未来城市·杭州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纽约大学瓦格纳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郭湛以“纽约市公开数据的尝试和数字化治理实例”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分享了纽约市从数据开放到大数据分析再到数字化治理的历程,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记录。一、纽约市的数字化治理历程纽约市的数字化治理始于数据公开,整合了各个政府部门内部的数据产生、收集和清零,同时培养强化数据分析的职能。这个过程是较为曲折的,纽约市政府的各个部局在数据公开和数据体系的整合方面做出较大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部局普遍反映最大的障碍是如何实现各个部局之间的数据共享,保持一致。最困难的一点是由于底部之间的系统不一样,不仅局和局之间使用的是不同数据库或者不同软件,甚至同一个局里,时间隔得比较长,IT技术的体系导致数据难以进行共享、公开。二、纽约市有趣的政府公开数据纽约市的政府公开数据收集来源包括志愿者和公共电话系统。2012年开始,纽约市依靠志愿者进行树木普查,普查到66万棵的行道树,并按照树的高度、直径以及类别等输入到数据库中,并编制成地图形式,供所有的公众观看。另一种比较有效的公共数据收集办法是利用311市民电话系
  • May
    15
    4月27-28日,2023未来城市·杭州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以“未来城乡治理一网统管”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记录:一、“一网统管”背景及趋势近年来,“一网统管”成为城市管理领域的热词。这一概念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考察上海时提出,他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实现“网格化、数字化、智慧化”的管理模式。此后,政府部门不断推动“一网统管”建设,将其列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2022年2月,住建部发布《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文件,明确提出“一网统管体制机制”的目标。2022年4月,国务院发布《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使其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实践。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文件,推进“一网统管”建设。“一网统管”主要聚焦于解决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流程化、智能化和实时化,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其体系包括“两个一”“两张网”“三个统”和“一个全周期”等要素,需要进行体制机制的调整和一套系统的构建。同时,“一网统管”也要通过不断地优化和迭代解决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效能不满意、治理模式的条块分割以及数据要素如
  • May
    09
    4月27-28日,2023 未来城市·杭州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以“智慧城市的生成与构成”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记录一、智慧城市应是“生成”与“构成”的有机结合从实体城市来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成”为主;一类是“构成”为主。有一句古话叫“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作为一个历经2000多年岁月才形成的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在没有“一以贯之”的规划的前提下,由无数建筑师设计建设成。这样的城市,我们称之为“生成”的。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则是一次性设计建成为主的典型城市。对于任何一个有魅力的城市而言,它们既有“构成”的成分,也有“生成”的成分。一个城市之美,必须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例如典型的旅游城市厦门,它既有“生成”的鼓浪屿,又有精心设计“构成”的现代化新区,并且这两者呈现多模式、多样化的集成组合,符合人的尺度和人的审美观。通过将“生成”与“构成”有机结合,这才是一个真实且有魅力的具有现代生活品质的宜居城市。当前,我国智慧城市设计与建设面临几个困境。第一,片面强调“构成”,而忽视了“生成”的
  • May
    05
    4月27-28日,2023 未来城市·杭州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教授Michael Batty 以AI and Urban Planning: Inventing Networks to Generate Optimal City Plans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记录:一、AI和城市:计算机与智慧城市简史二战期间发明的数字计算机像人类的大脑一般,成为一种新型的智能体。19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模拟人脑并复刻人类智力,科学家们开发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从统计学模型发展到了当前的深度学习。更多的内容可以在Michael Batty院士所著的《新城市科学The New Science of Cities》、《创造未来城市Inventing Future Cities》书中查阅。ChatGPT的出现,使得人们有了一种全新的数据、信息、知识搜索模式。在其背后,是城市智慧的不断涌现,下图界定了智慧城市的内涵。智能移动设备的发明和出现,使得智慧城市具备了高频(high frequency)的特征。当这些建成环境和社会数据转化为人类城市规划
  • Mar
    27
    “中国人是勤劳智慧的,多给一些空间,就能创造。”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石敏俊近日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说道。石敏俊在京津冀、长三角都有较长时间的教学和调研经历。他说,南方经济发展较快,与政府部门官员比较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市场主体有关系,市场经济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可以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获得发展空间。他表示,当前区域经济格局的竞争,主要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竞争,而这背后是营商环境的竞争,需要有可靠的制度环境保障民营经济和市场主体发展。从长远看,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改革开放,其制度保障都是法律和法治。▲石敏俊: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本次文章来自于澎湃新闻记者对石敏俊教授的专访一、区域格局的变化因素澎湃新闻:去年各地区的GDP数据已经出炉,部分城市的排名出现变化,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些变化?石敏俊:区域、城市之间的竞争是正常现象。城市与区域发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区域仍然缺乏有实力的经济中心带动,一些地方的中心慢慢培育起来了。很多地方都采取了强省会强中心策略
  • Mar
    16
    文章信息:徐元朔,梁家和,张衔春*.杭州市智慧网谷小镇的尺度重构与空间转型[J/OL].地理科学.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22.1124.P.20230222.1002.014.html作者简介:徐元朔,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发展与管理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梁家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公共管理英才班)本科生张衔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本论文由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20JZD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1874156,42201206,42101187)资助,以下为论文简介:论文简介:盘活工业用地和推动产业“腾笼换鸟”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浙江省于2014 年制定“特色小镇”发展战略,由政府主导规划建设新型次城市尺度的空间单元,旨在通过推动高端产业与创新、文创、环保和居住等功能的一体化,应对城市土地紧缺的挑战,并推动工业生产转型。现有特色小镇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发展历史、建设过程及发展水平等方面,尚
  • Mar
    01
    吴金群: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本文发表在《政治学研究》2019年第5期摘 要:开发区的治理模式有三种: 政府治理型、政企合作型、企业治理型,前两类一般设有管委会。根据政府介入程度的不同,开发区管委会体制可以细分为六种类型,分别在“连续性光谱”中处于不同的位置。但对具体的开发区来说,在不同发展阶段可能会在光谱的不同位置间游走。在实践中,开发区管委会与上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属地政府、周边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治理主体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府际关系网络。在总体上,它们不是顶层设计的结果,而是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进行多元化探索的产物。正因为缺乏统一的规范,开发区管委会体制下的府际关系,长期处于相对模糊状态。如果说以往开发区建设的关键抓手是政企统合的话,那么未来开发区治理的关键问题是,理顺围绕管委会形成的府际关系网络。一、问题的提出所谓开发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体制、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我国开发区的设置,起源于1984年的第一批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并经历了小范围探索(1984-1991年)
  • Feb
    22
    石敏俊: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本次发言来自于智汇钱塘-2021年度决咨建言集萃(杭州出版社)唱好杭甬“双城记”,对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浙江打造“重要窗口”,杭甬两市提高城市能级均具有重要意义。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携手完善双城联动机制,把杭甬“双城记”唱实唱好。1.正确理解杭甬“双城记”的内涵杭甬“双城记”的内涵实质是竞合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国际和国内城市发展经验表明,两个大城市相距不足200公里,即使特色产业各异,也仍然存在人才、创新要素、产业项目,以及公共服务的竞争。北京和天津、广州和深圳、南京和苏州,都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双城记”。因此,必须正视并处理好杭甬两地可能存在的竞争关系,通过错位发展,促进协同发展。杭州以数字经济、风景旅游见长;宁波以制造业、实体经济见长。二者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具有互补性,是杭甬两地实现合作共赢的基础。杭甬两地应厘清需求,精准定位,推动合作协同。2.唱好“双城记”应夯实杭甬都市圈发展杭甬都是GDP过万亿元、人口千万左右的特大城市,两地拥有各自的都市圈。杭甬“双城记”,不仅
  • Jul
    22
    2022年7月21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蔚文作为专家代表受邀参加杭州市青年代表座谈会并作发言,系统分析了杭州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抓手和路径,并结合杭州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研究过程和编制成果,对杭州市青年工作提出前瞻性、针对性意见建议。Normal0false02falsefalsefalsezh-Hans-HKZH-CNX-NONENormal002falsefalsefalsezh-Hans-HKZH-CNX-NONE展望城市未来:让青年更有为联合国人居署近期发布了《2022年世界城市报告:展望城市未来》,提出城市与青年群体存在天然相互吸引力,城市的青年人口比例明显高于乡镇农村,但更高比例的儿童和退休老人生活在乡镇和农村地区。这一结论几乎适用于处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国家:在低收入地区,15-19岁的人口大量从乡镇进入城市务工,而在高收入国家这个重要的转折点会推迟到20岁左右,也就是大量青年群体进入城市接受高等教育并留下工作直到50岁左右。城市和青年是互相成就的。中宣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