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08
    根据江苏省政协官方网站“2019年提案”板块显示,南京大学教授黄贤金等四位委员的提案,提出推进南京、镇江合并,优化江苏省城市品质。该提案全文如下:调研情况:1、结合2017-2018年参加《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专题研究,进一步深刻认知了南京市城市首位度提升所面临的问题;2、结合开展江苏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了解了镇江市、南京市的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等方面的问题,并与两市的城市规划、国土资源、发改等部门有交流。问题分析:1、就我国城市首位度或竞争力的实际来看,空间大小业已成为影响城市整体提升的重要瓶颈。无论是南京市作为省会城市,镇江作为地级市,都面临着国土空间相对有限的问题;2、区域行政体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两市的深度合作与交流;3、城市合并业已成为提升省会首位度的重要路径,但江苏如何推进这一工作,值得关注。具体建议:如何进一步增强南京市在南京都市圈乃至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不仅是国家战略发展实施的需要,也是江苏省创新实现创新引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求。为此,这里结合兄弟省会城市的经验,提出以宁镇合并为契机优化我省城市化品质。一、省会城市合并的地方
  • Apr
    06
    2019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2年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消除,到2035年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基本建立。围绕这个目标,提出了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打破城乡户籍壁垒,对促进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工群体收入和消费规模,具有重要意义。户籍制度改革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倍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各类城市落户门槛普遍降低,取消落户限制的步伐在逐步加快。但总体而言,城乡二元户籍壁垒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大城市对外来人口尤其是普通劳动者设置了较高的落户门槛;相当一部分具备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还没有在城镇落户。《意见》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有较大突破,这有利于进一步破除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经济
  • Apr
    03
    2018年10月9日,由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新华网思客联合主办的2018年第三期《参事讲堂》在新华网举行。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发表主旨演讲,探讨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 Apr
    02
    日前,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发布会现场,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强调,城镇化的上半场是追求GDP的增长,“下半场必须转向以人为本。”在他看来,中国城镇化率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后,已经进入了“第二拐点”,城镇化速度将放缓。换句话说,城镇化已经从速度、广度转向深度。仇保兴认为,城市既是问题的源泉,也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前半场追求GDP增长,表现为先污染后治理,但后半场一定是‘绿色的城镇化’,即一要遵循城镇化内在的规律;二要在城镇化过程中还前半场的债。”城镇化进入“第二拐点”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从17.9%到58.52%、常住人口由1.7亿增长到8.1亿……当然,其中也不乏挑战与问题。在仇保兴看来,说到挑战,首先便是城镇化速度。“关于城镇化速度,大家意见比较集中的是1995年美国地理学家提出的诺赛母曲线,有两个拐点,一个是城镇化30%的时候起飞,第二个是70%的时候进入慢速增长,最终城镇化率是90%。”但对于中国的城镇化速度,仇保兴则有不同结论:“中国城镇化路径跟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路径是有区别的。”具体来看,类
  • Mar
    24
    2020年2月29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蔚文接受浙江卫视“科学控疫情,统筹谋发展”栏目专访,就浙江在促进外来人口高质量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治理方面的有益做法和实践做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