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1日,香港大学助理教授杨天人应邀参加由浙江大学-浙江移动数据智能与城市未来联合实验室主办、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承办的“数治城乡·圆桌研讨会”之“听大咖”主题讲座,分享城市系统模型在“城市通勤变化的归因与预测”方面研究应用。讲座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线下由联合实验室内部成员参与,线上通过腾讯会议和本公众号视频号直播,累计吸引200余人在线参与。
杨天人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模型与大数据分析的兴起,城市科学正经历着研究范式的转变,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逐渐成为城市科学研究的热门方向。然而,当前的研究仍存在数据局限、理论模型缺失、应用价值不清等问题,相应的理论科学体系框架尚不明确。因此,杨老师提出应以系统的思维来看待城市,厘清城市不同因素、层级之间的动态关系与影响机制。
接下来,杨老师介绍了当前主流城市系统模型的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引出了研究构建的结合微观经济均衡框架与空间决策外力表述的空间均衡模型,以揭示规划决策与市场反馈的因果机制与效应范围。该模型融合了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交通部门的多源数据,以历史数据为基准进行参数设定和跨年验证,最终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未来预测。
将构建的模型应用于上海市,该研究通过反事实模拟的手段,测试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城市居民通勤情况的动态变化。研究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政策情景,分别是增加市中心住房供给、疏解市中心就业,以及两者结合。最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心城区的就业需要优先疏解,吸引更多的就业者前往近郊与城市副中心。(2)中心城区的大型住宅项目新建需要综合评估,市中心增加的通勤者若采用绿色出行之外的通勤方式会加剧市中心的交通拥堵。(3)规划政策的跨区域影响效应显著,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应当实现跨尺度的协调。
在介绍完自己的研究后,杨天人老师就其研究中问卷调查和模型应用等问题同参与学术沙龙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本次“听大咖”主题学术分享在热烈氛围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介绍】
杨天人,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助理教授,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副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建筑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城市演化机制与城市系统建模研究,关注对城市发展的规律识别、量化归因与未来推演。曾获世界地理空间50位新星奖、美国地理学家学会区域发展与规划分会“学术新星”奖、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中心“林肯学者”等奖项与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