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 | 2021杭城论道学术沙龙系列活动 第八讲

发布者:童炜锋发布时间:2021-11-07浏览次数:13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的纵向和横向分工与关联是城市发挥集聚效应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在中美贸易战与新冠疫情的双重压力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产业的空间格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危机。就前者来说,产业链从区域、国家到全球化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国家内部及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环境突变必然影响乃至打破产业链上的区际与国际分工,对城市的发展会带来什么?;而后者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现代公共卫生事件与城市集聚效应之间的张力,集聚经济与集聚不经济如何权衡?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又嵌套在各种主观与客观的冲击中,其自身及其对整个产业模式的颠覆,对经济活动乃至对政治活动的重塑,也在深远地改变着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和空间结构规律。“杭城论道”学术沙龙系列活动将紧扣上述特殊背景,聚焦于产业与城市这一核心主题,邀请国内外相关学者,分享与主题相关的前沿观点与研究成果,在邀请主讲人时尽可能体现出多样性,给听众不同的演讲方式与思想风格。2021年本系列学术沙龙将以线上或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开展。





2021杭城论道第八讲(总第27期)
题目

国土空间规划中建设用地利用的效率与公平

主讲人

朱介鸣 同济大学建筑规划学院特聘教授
主持人

赵志荣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城市发展与管理系教授

时间

2021年11月8日 周三 19:30-21:30

地点

腾讯会议同步直播 ID:407 349 918(密码:211108)


主讲人简介



朱介鸣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特聘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研究领域涉及市场经济下的城市规划、城市空间管治、城市发展的产权分析。出版的学术专著包括《The Transition of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from Plan-controlled to Market-led》(1999);《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城市规划:发展规划的范式》(2015);《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under the Institution of Land Rights》(2020)。曾受邀为世界银行、麻省理工学院、加州伯克利大学、来斯大学、纽约大学、布郎大学、马来西亚土地和合作发展部、科威特阿拉伯规划研究院、印度Institute for Human Development、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Transforming India作学术演讲。


<讲座摘要>





演讲关注建设用地增值分配的产权制度,基于土地开发权的建设用地指标制度,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支持下的乡村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中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议。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的归属是一个颇有争执的议题,而城市化发展中的土地增值造成社会差别,问题在于损害城市效率的土地寻租。如果说计划经济年代是没有城市化的工业化,“鬼城”现象似乎说明了没有实体经济的城市化。作者认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设用地指标空间分配事关城市化空间增量发展的公平与效率。




迎广大师生出席~


往期内容


第一讲 浙江大学讲席教授沈国强“中美规划比较分析:兼顾规划创新”

第二讲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文科领军人才石敏俊教授“可持续城市化:挑战与应对”

第三讲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专聘副院长朱希伟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第四讲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系副教授王珏:政府干预与创新行为效果研究

第五讲 上海交大陆铭教授“城市、区域与国家发展: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第六讲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然: 人地之间——中国模式下的城乡土地改革

第七讲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赖世刚“复杂城市系统中的规划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