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 Dec
    02
    2024年11月10日,研究院城乡融合发展方向带头人吴宇哲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土地制度联动改革”在《中国土地》2024年第11期发表。论文着眼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融合的视角,探索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产权明晰、社会保障的多目标土地制度联动改革机制,认为土地制度支持优势地区发展、保障强农惠农富农、助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深化改革的动力源、稳定器和关键点,城乡土地制度联动改革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 Nov
    23
    近日,由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城乡融合发展方向带头人吴宇哲教授为通讯作者的合著论文“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Differentiated Policies for National Park Zoning Management: A Baishanzu Case Study in China”于2024年11月22日在Cell Press旗下期刊iScience(JCR 1区)发表。
  • Oct
    28
    10月19日—20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2024中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期间,由吴志强院士担任丛书主编的“国土空间规划丛书”出版首发并举行赠书仪式。丛书响应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领域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首个高等教育专业教材体系。由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城镇空间布局方向带头人岳文泽教授主编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与治理》入选丛书之列。
  • Oct
    22
    题名:中国都市圈的产业分工与功能协同分析 来源:地理学报 作者:石敏俊,孙艺文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研究》(负责人:张蔚文)
  • May
    31
    近日,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助理邹永华的独著论文Urban Resilience,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the Economic Recovery of a City from the Pandemic (《城市韧性、数字技术与疫后经济恢复》)被公共管理学科顶级期刊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PAR)录用并在线发表。PAR创刊于1940年,是国际公共管理领域最负盛名的学术期刊。疫后经济恢复是全球城市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当城市遭遇灾害冲击时,往往要借助创新的治理工具来提升城市韧性。该研究建构了一个理论框架,用于揭示数字技术与城市韧性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以在灾害中通过维系和增强既有的合作网络来实现经济恢复韧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主导的数字平台、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和居民参与共同生产是关键的驱动要素。该研究为数字时代的韧性城市建设和应急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和实践方案。
  • May
    18
    编者荐语: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石敏俊教授在社会科学战线发表学术文章《城市密度、全要素生产率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以下文章来源于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 ,作者周子程文献来源:石敏俊,张瑜,郑丹.城市密度、全要素生产率和城市高质量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5期,84-96.摘要:空间集聚是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城市走集约发展之路,使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源。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和卫星夜间灯光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密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证实,城市密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区域的数据样本均证实了这种正向作用是稳健的,研究结论为城市密度效应提供了证据支持。中介效应检验证实,城市密度通过贸易成本、厚劳动市场、知识溢出等三种途径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知识溢出发挥了最重要的中介作用。此外,城市密度效应还受到企业异质性的影响,小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城市集聚中相对获益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精明增长的城市集约发展模式提供了经济学微观机制的解释,与此同时,精明增长模式符合新型城镇化注
  • Mar
    31
    写在前面近期,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徐元朔博士(第一作者)、董照樱子博士(通讯作者)、博士生吴岩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Q1, IF=10.753)发表学术论文。本文集成了时空加权回归和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以中国27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识别了2003-2013年间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影响的时空动态规律。研究受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2020YFA0608601)、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21YJRC05-2YB)、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2YJC6301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004199、72272158)的资助,并得到浙江大学-浙江移动数据智能与城市未来联合实验室和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的支持。文章信息:Xu, Y., Dong, Z.*, Wu, Y. (2023). The spatiotemporal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gree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ese cities. Science of T
  • Mar
    30
    “区(市)直管社区”有利于缩减管理层级、提升政府效能、推进基层自治。但由于社区自治能力不足、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党建引领实践偏误、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改革探索大都回潮。
  • Mar
    28
    特色小镇自2014年诞生以来,在撬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色小镇为何缘起于浙江?目前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全面转型的新阶段,特色小镇又将扮演什么角色?近日,第一财经记者针对以上话题采访了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蔚文教授。本文发表于“第一财经日报”今日头版。执教于浙江大学、致力于土地与城镇化研究的张蔚文,2014年7月从美国访学归国后不久,就被孕育于杭州市的“特色小镇”这一新生事物所吸引。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视察云栖小镇时,首次提出“特色小镇”这一新概念。201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这一年,由浙江省推动的特色小镇工作,风生水起。自称“看着特色小镇长大”的张蔚文,目前担任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蔚文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地方率先探索、中央高度关注。近年来,经过从上到下的持续规范纠偏,全国特色小镇发展已进入规范化轨道。张蔚文认为,特色小镇本质是高端要素集聚、创新创业的产业平台。后疫情时
  • May
    28
    2022年5月27日,光明网“理论频道”刊登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邹永华发表的文章《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雄安样板》
  • Apr
    06
    共享微出行是指能让居民租赁单车、电单车等小型交通工具进行慢速、短途出行的服务。为了揭示共享微出行的一般性规律,本研究在哈啰出行研究院的支持下,尝试对浙江省宁波市的骑行用户行为进行时空可视化。
  • Apr
    06
    共享微出行是指能让居民租赁单车、电单车等小型交通工具进行慢速、短途出行的服务。为了揭示共享微出行的一般性规律,本研究在哈啰出行研究院的支持下,尝试对浙江省宁波市的骑行用户行为进行时空可视化。总体数据覆盖2020年9月一周,涉及约5万辆(电)单车和23万骑行用户。
  • Jan
    14
    2022年1月12-13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部分成员在杭州市临安区召开课题推进会。
  • Dec
    15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董照樱子博士后为第一作者,张蔚文教授为通讯作者在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RSER)发表题为 The dynamic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firms’ energy consumption behavior -Evidence from China’s industrial firms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