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杭城论道|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傅十和教授“中国城市生活质量评估”

发布者:童炜锋发布时间:2020-12-07浏览次数:13


  2020年12月2日下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傅十和教授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分享了题为“中国城市生活质量评估”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沙龙活动采用腾讯会议及直播的方式进行,共有100位国内外学者参加。



  傅十和教授首先介绍了本研究中关键词Urban Amenities(城市舒适度/城市宜居性)的不同含义。他指出,当前有较多榜单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城市的生活质量进行排名,但其中指标的选取与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均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缺乏经济学理论的支撑。




  针对上述问题,傅十和教授提出将Rosen-Roback空间均衡理论引用在城市质量评估上,并首次应用特征价格法和空间均衡分析框架对中国个城市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研究基于200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以2005年的中国287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气候特征、环境特征和城市特征作为城市宜居性的特征。研究采用OLS回归,来评价城市的宜居性特征对房价的贡献程度。



  研究还将所得到的2005年的城市生活质量排名与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中人们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相关性检验,验证了生活质量指数和人们的主观幸福观高度相关的结论。


  傅十和教授总结到,城市空间均衡理论为城市生活质量的评估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框架以及微观经济理论基础,在当下城市抢人大战中具有很重要的政策含义,除了放松落户和发放补贴外,地方政府也需要通过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来提高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


  傅十和教授从数据来源、模型选择和研究对象,机器学习等不同角度介绍了与城市生活质量相关的后续研究。



  最后的自由讨论环节,傅十和老师与参会的老师同学,就研究模型、数据来源和指标选择等展开讨论。本次线上学术沙龙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傅十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2005年获美国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区域与房地产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等。在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及《经济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担任《中国经济问题》期刊主编。


往期内容


第一讲 康奈尔大学贾攀乐教授 “交换条件、知识溢出与产业质量提升”

第二讲 康奈尔大学李善军教授 “从雾到霾:污染披露信息的价值”

第三讲 复旦大学王之教授 “中国工业用地出让市场”

第四讲 中央财经大学王伟教授 “中国城市的命运天平与城市更新的时代方略”

第五讲 中山大学张莉教授“新城建设与人口流动”

第六讲 伦敦大学学院(UCL)张永平博士“城市大数据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第七讲 上海交通大学陈杰教授“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住房的政策演进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