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深度解读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后的多重因素影响

发布者:童炜锋发布时间:2020-04-28浏览次数:8

20191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本规划纲要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

在最新公布的规划纲要里,人才成了高频关键词。纲要明确,要共建统一开放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人力资源协作,促进人力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才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共有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9家,长三角区域的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合肥就有5家,占全国总量的1/4。 尽管长三角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但由于政策不统一等形成的痛点,依然影响着人才流动的便利度。

如何来破除区域间要素流动的机制体制一体化的最大难点?如何以改革为引擎,为更高质量一体化来提供内生动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吴越将为我们解答。

人才流动是长三角地区发展的良性助力

记者:我们都知道长三角要素流动,这里头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人才。对于人才这一要素的流动,您的感受和观察是什么?

吴越:其实我本人也可以作为一个案例。2002年的时候,我是作为中国第1个海外招聘的政府雇员任职浦东新区首席规划师;在将近17年之后,我在浙江大学担任教授。这说明了人才的一种自然的流动性。所以说,我觉得在下一步一体化的过程中,人才的流动一定是多向性的,我们应该鼓励市场动力在其中发挥自然的作用。

记者:虽然在长三角中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才的便利政策,到处都有很大的力度,但是也有一些声音说,总觉得长三角的人才流动还不够自由。您觉得如果有这样困惑的话,它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吴越:我们的政策、我们的各种优惠的条件是给了一个最低的门槛,就是说方便它进入。但是怎么样能够让它能够生根,能够事业有成长,可能还有背后的更复杂的因素在驱动着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应该下一步让市场的良性竞争扮演一个主动的推动力,鼓励人才在里面自然地进行流动。

记者:在人才流动的这么一个过程中,现在特别担心的是靠三四线一点的城市它会不会成为人才洼地,因为人才可能都往大城市走了,都往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政策的地方走了。但这些地方它也要发展,那您觉得三四线的城市怎么做才能够吸纳人才?

吴越:我们的一体化实际上是和我们的都市化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有这样一种观点人类未来的主要的人口和经济引擎会集中在为数有限的几个大都市圈里,比方说波斯顿地区,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都在那儿,它有一条环波士顿的128高速公路的郊区化地带都是高科技企业,但是它的高端人才还在波士顿的核心区。在这种情况下,只为所用,不求所有,应该是各个地区正确的人才观的一个要素。

交通一体化缩短长三角地区鸿沟

记者:吴教授您之前也是做专业规划出身的,所以想问一下整个长三角一体化的交通发展现在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

吴越:我们现在的长三角地区,网络化的快速交通已经达到了在世界上都是瞩目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讲,唯一一个最大的物理性形态的改变。我们讲到交通可达时间,从原来的可能8小时就变成一个小时。那么我们也可以讲把一个遥远的城市搬到了近邻的地区。这样的话实际上是解决了一体化之间物理空间带来的种种制约,使远郊区、生态绿色区、城市聚集区等发挥它们各自作用。但交通的高度发展,现在只是来到了一个平台之上,还有更远的路要走,还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记者:我们现在希望的是长三角在交通上很方便,但是又不至于让大家全部都集聚到大城市的周围,被大城市所虹吸,每个地方还是得有自己的特色。关于这一点,您怎么看?

吴越:刚才我们涉及到一个问题非常重要——城市化都市区的概念。2006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跨长江的长三角地区的规划。那时候我提了一个观点,叫宁做大象的指头,不做一只小麻雀。比方说海门,它原本自己就是一个小北京,因为周围地区都要向他去聚集的。 但今天和上海聚集以后,它失去了一些东西,人们更倾向于去上海购物等等;可同时它也得到了一些东西,它在运动养老方面吸引的受众群体更为广泛。所以我觉得实际上各个城市是变成了一个整体的有机体,大象的一个指头比一只麻雀要重很多倍。

相关要素积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记者:关于长三角地区均衡发展,我们要去帮助一些不太均衡的地方发展公共服务,一方面是可以输出、培训、交流,但可能更重要的还是要把当地的这种服务水平提高。吴教授您对这个怎么看?

吴越:我觉得在下一阶段,通过技术资源,比方说智慧城市、远端服务等等,可以弥补一些作用和增加一些投射力。剩下的我可能更加相信市场自然的动力。如果说你的产业、你的人才、你的集聚到一定程度,资源从无到有,从差到好是自然会发生的。

长江三角洲的一体化是希望让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能够感觉到有一种幸福感。这一年来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多了很多不断连通的路,也多了很多不断叠加的圈,一张张不断织就的网也在产生。这些变化背后是打破行政藩篱,实现要素自由流动的一个创新探索,长三角正在用更加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来定义属于自己的现在以及自己的未来。


来源:东方卫视《中国长三角》

发布于:20191216

 

投稿邮箱:ciu_zju@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