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1日,“山水开化 城园共生”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城镇化发展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启真湖畔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共开化县委、开化县人民政府,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分为主旨演讲和圆桌对话两个环节,齐聚了各方知名学者。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国土交通院院长张国华,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城镇化部部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原主任黄勇,省发改委城镇处一级调研员王林祥,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朱介鸣,衢州市政协副主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杨晓光,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国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张蔚文等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百余名学者、学生通过线下或线上的形式参与本次会议。
全体合影
开化县委副书记、县长毛献明作主旨演讲,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体法主持会议,县领导汪奎福、张月桥、顾劲立,县(处)级领导金树明等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国富在致辞中指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和模式至关重要。目前,如何实现县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如何促进县城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等挑战亟待解决。
本次研讨会聚焦以上问题,共同探讨如何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如何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城镇化发展探索出更加可行和可持续的路径。希望开化依托其优秀的自然环境禀赋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实现城园共生融合,城市发展与蓝绿生态和谐共存。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杨国富现场致辞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镇处一级调研员王林祥介绍了浙江省发改委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所做的工作,并表示通过这次研讨不仅能够深化和清晰开化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也能为全省不同类型的县城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利的理论思考和模式选择,推进开化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差异化,拥有一定独特辨识度,又与其它县市能够协同发展的建设新路子。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镇处一级调研员 王林祥现场致辞
一、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
开化县委副书记、县长毛献明以《重点生态功能区县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与实践主旨演讲》为题做主旨演讲,详细介绍了开化打造国家公园城市的思路和目标。
开化县委副书记、县长 毛献明作主旨演讲
基于“三高两低一散”的基本情况(“三高”指生态保护高要求,生态空间占地高,生态资源价值高;“两低”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城镇化率比较低;“一散”指人口、城乡建设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比较分散),同时也为了给与开化县情相似的山区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提供共性经验,开化提出打造现代化国家公园城市全新的载体。
那么开化将如何推动国家公园城市的落地?毛献明概括总结了4句话: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追求“道法自然”的意境,构建“全域公园”的风貌,实现“融合发展”的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形态。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始终把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摆在首位。按照进则城市配套完善、创业无忧;出则乡土田园气息、回归自然的原则,重塑城乡关系、重整山水空间、重构服务布局、重现发展活力。
追求“道法自然”的意境,指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开化在整体的设计过程当中,始终追求道法自然的境界,把生态优先作为第一,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二,把生态、生产、生活作为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构建“全域公园”的格局,打造适合开化地形地貌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域性公园,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加强“再野化”的管控,构建“城镇化”的布局,培育“现代化”的产业,提升“数字化”的服务,探索“品牌化”的标识。
实现“融合发展”的目标,现代化国家公园城市是国家公园、新型城镇化、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大国家战略融合的产物。最直观的就是在现代化引领下国家公园和公园城市怎样融合发展,这其中包括多规融合、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功能融合、三生融合等多个领域,多层次的融合,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二、国家公园县的设计要点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进行国家公园县设计要点主旨演讲。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仇保兴作主旨演讲
仇保兴表示,国家公园县的设计要把握3条共识:新区和老城是“构成”和“生成”的交相辉映,村庄与山水是人工与自然的珠联璧合,节点和线条是独特性和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新区和老城是“构成”和“生成”的交相辉映。一个地方的文化遗产非常重要,要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尊重当地的生态,尊重普通人的利益,在建设新区时也要注意保存当地留存的古建筑和文化信息,将存古、复古、迁古、创古结合在一起。
村庄与山水是人工与自然的珠联璧合。村庄在公园城市中非常重要,是文化的载体,是未来潜在的人文价值体现,村庄周边山水和自身空间的肌理本身也是完美的组合,要尽量保留。
节点和线条是独特性和多样性的和谐统一。道路的可识别性很重要,自然山水和城市建筑之间的边界要保持和谐,区域要保留自己的地域特质和文化的特质。
三、圆桌对话: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城镇化发展
圆桌对话环节由张蔚文教授主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的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空间规划、城乡融合方面进行了交流讨论,为开化县进一步探索城镇化发展路径提供建议和思路。
圆桌对话: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城镇化发展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城镇化部部长、省发改委原副主任黄勇分享了他向总书记汇报开化多规合一试点的经历,肯定了开化的发展路线,表达了对开化未来的看好,同时也提出了建议,开化作为浙赣皖“边界地区”,处在黄山、三清山等著名景点1小时路程范围内,加上自身景点加持,可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旅游集散中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国土交通院院长张国华认为,开化可以在城市开发边界线和人与自然空间的方面再做一些突破,融合好现代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衢州市政协副主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杨晓光认为,开化拥有国家公园、重点生态功能区这两大独特的名片,发展的重点在于要把生态保护好,要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这正是开化一直以来所坚持的。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祖辉认为开化独特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正是其价值所在,对特定人群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对生态需求越来越大的高收入水平人士,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保证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公共建设水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朱介鸣表达了对开化发展理念的认同,开化在经济发展方面同时兼顾到了环境的保护和乡村的保留,同时也提出了建议,未来随着国家公园和旅游业的发展,开化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民宿,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