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28日,2023 未来城市·杭州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纽约大学瓦格纳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郭湛以“纽约市公开数据的尝试和数字化治理实例”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分享了纽约市从数据开放到大数据分析再到数字化治理的历程,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记录。
一、纽约市的数字化治理历程
纽约市的数字化治理始于数据公开,整合了各个政府部门内部的数据产生、收集和清零,同时培养强化数据分析的职能。这个过程是较为曲折的,纽约市政府的各个部局在数据公开和数据体系的整合方面做出较大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部局普遍反映最大的障碍是如何实现各个部局之间的数据共享,保持一致。最困难的一点是由于底部之间的系统不一样,不仅局和局之间使用的是不同数据库或者不同软件,甚至同一个局里,时间隔得比较长,IT技术的体系导致数据难以进行共享、公开。
二、纽约市有趣的政府公开数据
纽约市的政府公开数据收集来源包括志愿者和公共电话系统。2012年开始,纽约市依靠志愿者进行树木普查,普查到66万棵的行道树,并按照树的高度、直径以及类别等输入到数据库中,并编制成地图形式,供所有的公众观看。另一种比较有效的公共数据收集办法是利用311市民电话系统,市民可以通过拨打这个电话实现一些日常需求,如询问,抱怨,服务等。此外,纽约市还进行了高层建筑外墙安全检测、卫生局餐饮业卫生检查等进行了一些城市层面的数据公开。
三、纽约市如何使用数据提高城市治理效果
纽约市有90多万栋建筑,其中消防局有检查权限的是30万栋。消防局每年会按照消防员的经验对2.5万栋楼进行预防性的抽查检测。在利用大数据预测模型对于911电话反应时间进行分析后,可以明显观测按照预防性的数据的预测结果效率比按照经验来提高了整整3倍。这充分表明了数字化大幅度地提升政府在消防方面的效率。
此外,纽约市的油脂移除项目(FOG Regulation)通过连接了卫生局和商业正直委员会的数据,可以清晰地发现和规避餐饮企业违规在下水道倒油脂的行为。该数字化治理实帮助了卫生局预先找到有可能违规的餐饮企业,大幅度地提升了政府的效率。
四、嘉宾介绍
郭湛副教授研究个人的出行行为,并探索影响决策过程的创新方法,以带来更好的社会结果,如减少拥堵和碳排放。在微观层面上,他关注旅行者如何感知旅行选择和属性,以及感知与现实之间存在哪些差异,以及研究加强、改变、甚至欺骗这种认知以促进“正确”行为的能力,以及如何具备该种能力。在宏观层面上,他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感兴趣,例如停车和街道标准,强制性经济适用房和限速,对社会可达性,公平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并特别关注这些公共政策、市场力量和消费者偏好之间的联系。他曾在波士顿、伦敦、华盛顿、纽约、旧金山、香港等地进行了实证研究。曾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BBC、《经济学人》、《法国日报》、《ABC晚间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A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Urban Planning and Transportation Policy at NYU, he studies individuals’ travel behavior and explores innovative ways to influenc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better social outcomes such as reduced conges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At the micro level, he focuses how travelers perceive travel alternatives and attributes and what discrepancies exist between perception and reality. The ability to reinforce, change, or even deceive that perception to promote the right behavior, and the methods used to do so, also figure largely in his research. At the macro level, he is interested in the effect of regulations, such as parking and street standards, mandatory affordable housing, and speed limit, on accessibility, equity, and safety,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regulations, market forces, and consumer preferences. Zhan has conducted empirical work in Boston, London, Washington DC, New York, San Francisco, Hong Kong, etc. His work has been covered by New York Times, Washington Post, Wall Street Journal, BBC, Economist, Le Monde, ABC Evening News, Xinhua News Agency, People's Daily, the Atlantic Cities, Nudges.org, etc.
文字整理:李子情
文字审核:孙 源
推送编辑:李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