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4日,浙江大学在北京发布了《乐活之城——中国新城新区人居环境报告》。发布会邀请了来自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浙江大学的专家学者们。《乐活之城——中国新城新区人居环境报告》由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与浙江凯投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发布。
报告主要执笔人、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石敏俊教授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新城新区是城市发展和空间拓展的主要载体,也是新型城镇化的空间载体。中国新城新区主要有产业园区模式和地产开发模式两条建设路径,但存在着产城分离的问题,开发区起步的产业园区模式往往城市功能存在短板,人气和烟火气不足;土地开发先行的地产开发模式往往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对滞后。为了破解“产城分离”,我国提出了“产城融合”,强调“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推动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但“产城融合”的局限是见“产”见“城”却不见“人”,因此新城新区建设既要强调“产城融合”,还要城中有人,重视“产城人融合”。
中国新城新区人居环境报告以“产城人融合”为逻辑起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产、城、人协同并进、均衡发展。报告构建了“兴产业”“聚人气”“求乐活”的人居环境指数,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以50个新城新区为样本,对中国新城新区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量化评价。报告发现,中国新城新区的产城人融合发展仍在路上,人居环境质量存在明显的提升空间,不同新城新区之间差异较大,人居环境单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新城新区由于“兴产业”“聚人气”“求乐活”存在薄弱环节,联动发展出现了链条断裂的现象。大多数新城新区处于产城融合的阶段,服务于“人”的生活品质改善滞后,制约着产城人融合发展。打造乐活之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是新城新区建设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中,兴产业、聚人气、求乐活缺一不可,应当以城载产,以产聚人,以人兴城,链式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
报告进一步发现,地产开发模式随着时间推移,产业发展、积聚人气和城市功能不断得到改善,新城新区人居环境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产业园区模式仍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功能,新城新区的后续发展对于聚人气和城市功能完善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人居环境质量随时间推移的改善幅度并不显著。报告还发现,人居环境质量越高的新城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常住人口全覆盖程度也越高。越早期建设的新城新区,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越高,说明新城新区建成后基本公共服务可以通过逐步发展实现“补短”。报告还发布了产业动态成长性、最佳公共服务、生活消费便利性等新城新区人居环境单项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