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视界|走进县城看发展:江西南昌

发布者:沈德瑶发布时间:2022-08-30浏览次数:25

图片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月8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探寻不同县城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总结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展现富有底蕴、记住乡愁的人文风貌。

8月29日,节目组介绍了江西省南昌县。南昌县,隶属江西省南昌市,位于鄱阳湖之滨,在江西中北部,是一个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县,自古就有着江南粮仓的美誉。今天的南昌县,在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市评比中,位居第19位,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连续12年稳居江西全省第一。古老的县城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动能,荣获了“中国高质量发展十大示范县市”“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典型”等国字号荣誉。

2021年,南昌县户籍总人口为1073014人。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末南昌县常住人口145.2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1%。2021年,南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5.6亿元;据抽样调查显示,年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4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4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2:1。



01 依托区位优势,建设物流基地

南昌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将一个不沿江、不靠海的内陆小镇向塘,建设成为全国第二、江南最大的向西货运编组站,通达四海的国家一级铁路物流基地。

向塘镇是一个建在轨道边的铁路重镇,京九铁路和浙赣复线在此纵横交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同时,向塘镇境内拥有全国第二、江南最大的向西货运编组站。但过去,由于基础设施陈旧、老化,这里只是货运物流的中转站,货物以小件日常用品和粮食为主,服务的区域也仅限于周边省份。这些年,伴随着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推进,经由这里的货物产品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太阳能组件、电子信息产品、汽车配件类货物快速增长。江西南部地区70%的货物经过向塘发往全国各地,形成了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于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目前已常态化开行9条中欧(亚)班列、9条铁海联运班列。2021年,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开行班列828列,比2017年增长近5倍。

以汽车出口为例,几年前,由于没有铁路海关,运输方式主要靠公路,汽车出口手续非常繁琐。随着南昌国际陆港铁海联运路径的打通,无论物流产品的种类和运输时效都是今非昔比。在这样的模式下,车辆到达开通铁路线的港口以后,可以直接开上前往海外的滚装船,做到“零公里”交货。

现在,南昌县建立了一个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向塘国际陆港,为“江西制造”通向全球搭建了便捷的通道。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看准向塘物流发展机遇,200多家数字化、智能化的高端智慧物联企业纷纷抢滩落户,各类仓储面积达60万平方米,智能系统已覆盖了绝大部分物流企业。如今,南昌向塘国际陆港的规划面积已达到33.82平方公里,覆盖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沿江、不靠海,位于南昌县向塘镇的南昌向塘国际陆港,通过中欧班列连接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南昌制造、江西制造、中国制造。

图片

02 聚力产业集群,推进转型升级

在向塘国际陆港以北不到十公里,有着江西省首个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双超400亿元的县域经济技术开发区——小蓝经开区。十年间,这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蓝村,快速蜕变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了年产10万台整车到年产80万台的跨越,成长为了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现在不仅是汽车产业,物流业、高精尖技术产业等500多家企业在这落地生根,江西汽车城、绿色食品城、医药医器城品牌在这里持续唱响。

除了传统汽车产业,高精尖技术产业也是南昌县经济发展的另一大助力。南昌县不仅是全国第一个全程精度达1微米、重复定位精度0.5微米自主可控高精高速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在这里还诞生了品类繁多功能各异的纳米新材料。坐落于南昌的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主要进行新材料和纳米器件两大研究领域的研究。在新材料领域,针对金属复合碳纤维、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药萃取等重点发展方向,突破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实现批量化、中试化的制备,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在纳米器件领域,创建了一个微纳平台,面向电子信息重点产业,围绕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先进封装测试等开展公共技术研发和服务。

在南昌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智能化的道路;也有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在这里落地开花,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03 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南昌县地处鄱阳湖平原,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如今更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除了粮食,还有一种特色农产品——鸭子。南昌县水系发达、河湖纵横、水草繁茂的优越自然环境,为鸭子的生长提供了天然场所。十年来, 这里的人民赶着小鸭子,走上了富裕的小康路。

在南昌,光一只鸭子就可以做出20多种菜品,豫章酥鸭、南昌啤酒鸭、向塘酱鸭……除了各式各样的美味菜品,南昌县还打造了酱卤鸭的上市公司,实现了从解冻清洗、卤制熟化、快速冷却、储运包装的自动化操作。目前,南昌县的酱卤产业已在江西培育联结了27个肉鸭养殖合作社,带动全省养殖农民达3万户。如今这里还形成了种鸭养殖、鸭苗孵化、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鸭子全产业链;共有水禽深加工规模以上企业14家,年产值超50亿元。

图片

04 专家点评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作为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县”,南昌县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动能。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 张蔚文将南昌县发展的借鉴意义总结为:

第一,强化交通枢纽定位,实现区位优势的自我升级。南昌县的向塘镇一直以来就是铁路重镇。近年来,南昌县进一步融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建立了一个“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向塘国际陆港,一方面,为居民出行、商务贸易提供了更多便利;另一方面,也为“江西制造”通向全球搭建了便捷的通道。“交通通则百业兴”,如今的南昌县,交通枢纽地位持续巩固,也因此得以吸引更多高端物流企业的落户,区位优势实现了自我升级。对于县城来说,应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惯性思维,超前规划布局,积极向上争取,构建与城镇、产业相适应的交通格局,进而实现区位交通优势的自我积累、良性循环。

第二,优化产业发展载体,加快建设特色产业集群。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县域经济和县城发展的生命线。南昌县围绕其传统主导产业——汽车产业,以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建成了全国前列的县域汽车产业集群。对县城来说,应尊重市场规律,找准比较优势,瞄准特色产业,打造更高水平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在聚力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打造优质的产业链和完备的服务圈,为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加大创新要素供给,营造创新创优的产业格局。除了传统产业,南昌县也瞄准新兴的高精尖技术产业,并持续加强创新要素的供给,加快科研成果在产业集群内的直接落地。这些创新要素和创新成果进一步赋能汽车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链条不断延伸。培育壮大县域经济,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县城发展中要尤其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力度,服务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第四,打造现代化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县城有温度,人民才会有幸福感、获得感。从城市更新、环境美化到社会治理,南昌县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提升县城的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使县城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之地,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持续加码,是所有县城必须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