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月8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探寻不同县城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总结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展现富有底蕴、记住乡愁的人文风貌。
8月26日,节目组介绍了河南省兰考县。兰考,地处河南开封市的东北部,位于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黄河在兰考县境内流径长度25公里,流域面积151.78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3.6%,至此,黄河一路向东北,注入渤海。因黄河多次改道决口,风沙、内涝、盐碱曾是兰考的标识,也因此诞生了焦裕禄精神,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兰考接续奋斗。兰考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提出了县域治理“三起来”的要求——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这为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兰考指明了目标、方向,如今开放、生态、幸福已成兰考的新标识。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兰考县常住人口为777278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9%。2021年,全县GDP406.76亿元,同比增长7.6%;全县人均GDP实现5.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9亿元,增长3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03.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7.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8。
01 改善湾区生态环境,保障滩区群众增收
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但黄河改道泛滥,也给沿岸群众带来了苦难。历史上,兰考人民与黄河洪涝灾害进行了多次斗争,也因此诞生了焦裕禄精神。经过历代共产党人的励精图治,昔日盐碱沙地变身大“草原”,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兰考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优质紫花苜蓿产业的不断兴起,既改善黄河滩区生态环境,又让滩区搬迁群众获得稳定增收。紫花苜蓿根系最长可以超过三米,所以既能够涵养水源,还可以防风固沙,更重要的是,紫花苜蓿还有固氮作用,所以其改土肥田的效果也非常明显。而且紫花苜蓿播种一次,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都不用再去打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飞沙扬尘。在兰考黄河滩区,紫花苜蓿一年可以收割六场,经济效益也是水涨船高,一亩地年均收益5000多块钱。不仅如此,当地在大力发展紫花苜蓿产业的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分红、订单收购等一系列方式直接来保障滩区农民的增收。
02 打造绿色生态体系,提升城乡风貌
以泡桐为例,它曾是当年焦裕禄为防治风沙找到的良方,泡桐树成活率高、生长快,适应兰考的盐碱风沙地。因此,焦裕禄带领群众广栽泡桐,他当年亲手种下的一棵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老百姓也称它为“焦桐”。泡桐是制作民族乐器的好材料,由于特殊的气候、土壤等地理因素,用兰考泡桐制作的民族乐器音质优美。由此,一个民族乐器产业蓬勃发展起来,也产生了特色的民族乐器村。如今兰考的民族乐器年产值已经达到20亿元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兰考将绿色作为城乡发展的底色,坚持每年开展国土绿化,并大力实施开湖增湿、拆墙透绿等,建成美丽乡村59个,林木覆盖率达32.9%。发生巨变的还有城乡面貌,通过创建园林城市、打造生态廊道、建设都市生态圈、实施全域绿化等举措,如今走在兰考城区,街道整洁、户户窗明、水清地绿,呈现出一幅“河湖畅通、生态健康、宜居宜游、人水和谐”的生态新画卷。
03 专家点评总结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尹稚对于兰考县脱贫致富的经验解读称:
兰考县是一个深深刻在中国人记忆中的名字,焦裕禄精神深植于这片因为多种自然灾害而曾经贫瘠过的土地。兰考的发展是几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的结果。与时俱进、响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在前人基础上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是兰考的特色。兰考几代人的努力证明了在贫瘠的土地上奋斗可以谱写出华美的幸福乐章。
从“焦桐”的故事,到泡桐成林,到开湖增湿、拆墙透绿、泡桐变古琴;从种树植草,到苜蓿种植业的大发展,兰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的理念已深植于兰考干部群众的心中,形成了共识,成为了动力和道路的坚守。泡桐也从治沙树变成了致富树,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兰考是小麦的主产区,但要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更要依靠现代农业的多元化产业发展——在当代活跃的市场经济中,去寻找卖点、找到致富的出路。如何使得土特产从卖原料到卖加工产品,再到形成特色产品来占领市场,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
旅游是一个被陌生的乡土和陌生的人感动的体验,而一个成功的旅游地的核心,就在于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兰考有这个底蕴,也就有更好的吸引力和文旅产业的发展前景。只有本地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生活丰富了,他们有了发自内心的幸福感,有了家乡的自豪感,才能有效形成对外来旅游者的持久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