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月8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探寻不同县城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总结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展现富有底蕴、记住乡愁的人文风貌。
8月22日,节目组介绍了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湖北兴山因“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而得名,是镶嵌在渝东鄂西群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座大山中的县城资源富集,磷矿储量丰富,是全国三大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三峡香溪、神农门户、昭君文化、民俗风情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这些年,兴山县立足资源禀赋,释放发展动能,形成了山上山下融合共进、县内县外协同发展的创新发展格局。越来越便利的交通也让这座大山里的县城构筑起通江达海的区域性交通物流集散中心,强产、兴县、富民。
2020年,兴山全县实现生产总值共123.9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12.4:40.6:47.0。2020年,兴山县总人口为16.2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58%。另外,按常住地分,2020年兴山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3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52元,城乡收入比为2.19。
01 立足山区县情,深入践行“两山理论”
兴山县立足山区县情,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融合共进,闯出了一条山区县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新路。十多年来,兴山县既坚持在县内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将其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又坚定不移跳出兴山、发展兴山,在县外发展“飞地经济”,统筹推进区域协作和高质量发展。
首先,在县内生态文化旅游方面,兴山县巧妙利用旅游业“一业兴百业”的综合带动效应,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文体农旅业态融合转型升级。兴山依托高岚大峡谷、昭君村两个核心景区,以及高铁昭君特色小镇的龙头引领作用,带动8个乡镇96个村组“八仙过海”,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全域旅游。其次,在县外“飞地经济”方面,兴山早在2000年就在宜昌开发区“借地”300亩,走出了“飞地经济”的第一步。截至目前,兴山在县外建成总面积2万亩、成员企业30家、分享税收40%、产值超200亿元的“飞地工业”园区。在神农架、五峰等地建成一批飞地旅游景区,“飞地经济”累计分税突破5亿元。
02 抢抓高铁机遇发展县域经济
随着郑渝高铁全线贯通,兴山这个曾经“藏在深闺”的鄂西边陲山区小城一步迈入高铁时代。兴山站修建在香溪河畔青山之中,距县城中心步行仅需5—8分钟,是一座建在县城里的高铁站。为抢抓高铁机遇、发展县域经济,兴山谋划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把县域内香溪河谷适合人居、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空间布局比较紧密的新县城古夫镇、相邻的老县城昭君镇和神农架门户南阳镇3个乡镇作为“大县城”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努力实现人口在大县城集中、产业在大县城集聚、功能在大县城集成、要素在大县城集约。
“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故名兴山。”千百年来,交通一直是兴山县发展的最大瓶颈。郑渝高铁兴山站将结束当地不通高铁的历史,目前兴山还在加快推动沿江高铁宜兴联络线建设,积极争取十宜高铁、十宜高速、兴山通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进一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圈,构建互联互通交通网。
03 专家点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洪向华对兴山县的发展做出了解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兴山县作为一个山区县,立足山区县情,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做好了“山”的文章,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融合共进,闯出了一条山区县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兴山县的高质量发展,带给我们三条重要的启示:
一是生态兴,就会产业兴,生态兴是产业兴的基础。兴山县政府立足县情,努力发挥好良好的生态优势,决定将全域旅游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发力点,推动文体农业态的融合发展。现在,兴山县的旅游已经出现了从山谷地带观光到高海拔地区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旅游业已经成为兴山县的第二大产业。除了旅游业之外,兴山县也因为绿水青山的高颜值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二是交通兴,才能百业兴。要想富,要先修路,交通兴是百业兴的重要保障。以前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兴山县的绿水青山一直养在深山无人识。所以近几年以来,兴山实施“小县大城”战略,着力建设交通枢纽中心,打通对外交通的主动脉,畅通了县城内部的交通微循环。自从公路和高铁通了之后,兴山县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有了大幅的增长,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兴旺。兴山县还与其他部门、其他区域相结合,打造了昭君故里这种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拓展了兴山县的发展空间。
三是创新是实现山区县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湖北省和宜昌市的大力支持下,兴山跳出大山发展“飞地经济”,也就是由政府出资在县外租地建设园区进行招商引资,效益与当地协作分成。“飞地经济”打通了土地、交通、人才等要素的瓶颈,也为湖北省山区县统筹协调好县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