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月8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探寻不同县城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总结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展现富有底蕴、记住乡愁的人文风貌。
8月17日,节目组介绍了云南省保山腾冲市。腾冲,地处云南西部边陲,与缅甸接壤,自古就是西南边陲重镇,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繁荣的商贸。如今,边境小城腾冲正发挥区位优势、抓住开放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现代化的美丽边城。努力建设文化旅游名城,推动兴边富民、乡村振兴。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腾冲全市常住人口为642481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1016人,占总人口的7.94%。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321.9亿元,同比增长9.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9.6亿元,增长17.3%。全年共接待游客1009.1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104.5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4元、14917元,城乡可支配收入比为2.63:1。十年来,腾冲民生持续改善,地区生产总值十年年均增速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年均增长超过10%。
01 立足区位优势 聚焦“大物流”发展
腾冲边贸历史悠久。依托南方丝绸之路开展对外贸易,腾冲成就了历史上的繁荣。如今,腾冲境内有国家级一类口岸——猴桥口岸,以及滇滩、自治、胆扎3条省级边境通道,是中缅贸易合作的重要前沿。
近年来,腾冲市充分发挥沿边区位优势,以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口岸”为目标,坚持聚焦“大物流”发展,全市口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依托猴桥口岸,边民互市、进出口贸易及转口加工经济活动蓬勃发展,各类边贸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为腾冲经济注入活力。同时,腾冲还通过创新通关模式、集中推进跨境运输有序开展等方式,对外贸易不断转型发展、口岸综合效能不断增强。
02 全域旅游城市,文旅融合促发展
腾冲以优质的山水风景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被评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包括和顺古镇和江东村在内,目前腾冲共建成42个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旅游人数超过1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15年的66.01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04.5亿元。
腾冲传统村落资源丰富。自2012年以来,腾冲市有5批次共86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居全省第一。2022年,腾冲市入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是云南省两个入选县(市、区)之一。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腾冲文化旅游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除了山水观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气候条件为腾冲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奠定了基础。99座火山,88处温泉,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以火山热海、玛御谷温泉为代表的温泉养生基地正成为腾冲森林康养的精品项目。目前全市共有103个森林康养基地,年产值达11.5亿元。
03 专家点评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对于腾冲的快速发展解读道:
腾冲优质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最大的特点在于融合。它既有纯中式传统风格的古代建筑,也有近代南亚与欧式风格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既有具有百年历史的和顺图书馆,也有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艾思奇故居;既有罕见的风景旅游资源,也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既有传统的民俗文化非文化遗产,也有时尚的民俗客栈、全息投影体验空间。要素的集聚和耦合成就了腾冲的旅游业。
一把油脂伞既传承了300年的传统工艺,又融入了现在的文化元素,从古代的实用工具升华为现代的艺术品;有400多年传统的制药业也从小镇走向世界。腾冲更有百亿级的边贸合作区,电子电池、高端轻纺、现代仓储物流也落到了这个昔日的边陲小镇。腾冲在我国对东南亚、南亚地区对外贸易合作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
历史文化古镇的旅游,已经使用上了线上购票、手机扫码、刷脸入园、智能停车等网络化服务,而旅游的基础保障如安全防火、水源及空气质量都实现了网络实施监测,甚至有了AI热力导图引导游客分流。无论是司莫拉,还是已经建成的39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和顺的近500家民客栈和两百多家特色餐馆以及家门口的诗和远方。腾冲的旅游,在满足旅客同时,也扎扎实实起到了惠民富民的作用。多业兴旺,村民收入已经是十年前的十倍。腾冲切切实实成为了本地人安居乐业、外地人心中向往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