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视界|走进县城看发展:海南文昌

发布者:沈德瑶发布时间:2022-07-13浏览次数:2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月8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探寻不同县城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总结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展现富有底蕴、记住乡愁的人文风貌。

7月13日,节目组介绍了海南省文昌市。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东、南、北三面临海。该市盛产美食,有珍奇海鲜、美食佳肴,“文昌鸡”位列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文昌椰子”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素有“海南椰子半文昌”的美誉。近年来,文昌依托航天发射场,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的航天产业,正在打造成为我国第四座“航天之城”。同时,以航天技术为引领,文昌传统工业加速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齐头并进,文昌正在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文昌全市共17个镇、2个农场,总人口为560894人,城镇化率为60.95%。2021年,文昌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8.73亿元。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71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51元,城乡收入比为2.06。


01 大力发展航天产业 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文昌航天发射场作为我国低纬度滨海发射场,具有纬度低、落区安全、交通便利的优势。也正是这些优势,促使文昌瞄准商业航天发射的巨大前景,加快建设文昌国际航天城。

围绕火箭产业链、卫星产业链和数据产业链这“三大产业”,文昌国际航天城布局了航天发射区、高新技术区和旅游区。另外,文昌卫星总装测试厂房和火箭总装测试厂房也正在建设之中,它们将分别于2022年底和2023年底投入使用;同时,文昌也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实现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常态化商业发射,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工位也于不久前开工建设。文昌依托渊源不断地航天产业订单,积极发展配套服务业和旅游观光业,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2 依托红色航天线路 打造滨海特色旅游

世界一流的发射场既要有一流的发射能力,也要有一流的航天文化。今年3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与文昌市人民政府签署航天文化旅游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文昌航天发射场和世界一流文昌国际航天城。同时,按照文昌发射场的职能定位和长远规划,文昌将把航天文旅纳入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城市规划、产业布局、乡村振兴、文化教育、应急管理等工作中,一体谋划、一体布局、一体推动、一体实施。

当下,文昌市正在谋划推进文昌航天主题公园、航天主题博物馆建设,推动商业航天发射区和航天旅游区同步规划建设,通过航天商业建设驱动地方经济发展,努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游客都向往憧憬的航天文旅圣地。下一步,文昌将依托红色航天线路,推动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丰富文昌文旅产品,提升文昌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塑造具有文昌特色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新形象。因此,未来旅客在文昌不仅可以观摩火箭发射、了解航天科技,还能品尝航天之乡的美食、感受侨乡文化、欣赏椰风海韵的美景。


03 专家点评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对海南文昌的发展做出了点评总结:文昌,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文昌鸡产业的发展,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其中,产业转型升级的定位是一个重要方面。文昌鸡发展,既要组团发展,又要走差异化发展的路线;既要在产业发展上实现互补,又要在数字生态上实现引领,真正使文昌鸡成为国际美食的价值标签;第二,航天确实是文昌的金名片,而要利用好这个金名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要打造功能完备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建设国际航天城起步区作为引领,围绕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园区公共服务水平和智能化的程度;同时,坚信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方向,谋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以文昌国际航天城为核心、约亭产业园、冯家湾现代化渔业园等多园区协调发展的高新产业园区的整体布局。

二是大力发展航天科技产业。同时,以智慧海南作为牵引,打造空间科技新产业的战略基地。另外,推进建立航天技术应用中心和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的平台,推动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快推进文昌超算中心和大数据产业集群的项目,打造航天数据中心。

三是加快发展商业航天。引入商业运载火箭的研发企业,形成中型商业火箭的研发能力,完善商业航天产业的配套设施,吸引商业卫星企业的落户,形成批量化的商业通信、遥感小卫星生产服务的研发能力,引入商业火箭公司,鼓励和支撑民营企业参与,补强商业航天的产业链,开展卫星数据的服务。

四是要加快建设智慧文昌。依托航天的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构筑开放型数字经济的创新高地,切实提升社会服务和治理能力的智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