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视界 • 名家观点 | 吴宇哲:发展县城:“三生”空间应该如何定位?

发布者:沈德瑶发布时间:2022-10-08浏览次数:33

2022年8月17日,《从“镇”到“市”的蝶变: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研究》新书发布会暨县城城镇化建设研讨会在杭州金溪山庄举行。研讨会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城镇化与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吴宇哲以《发展县城:“三生”空间应该如何定位?》为题做了精彩的专题汇报。

【县城视界·名家观点】是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微信平台“县城视界”专栏的系列专题,旨在分享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观点论见。本期分享吴宇哲教授《发展县城:“三生”空间应该如何定位?》专题演讲的讲话稿。此文分析了三生空间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从县城发展角度剖析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定位,为理解县城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对于一个县城而言,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是首要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生产驱动,而且必须要遵从规律去生产。此外,在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条件下,必然涉及到生态,生态要求我们对自然有敬畏之心。“三生”空间中包含了真善美,生产求真,生活求善,生态求美。因此,需要在生产上尊重规律、在生活上以人为本、在生态上敬畏自然。


一、生产空间:集聚

在生产空间方面,要尊重产业集聚的规律。县城的发展需要搞清自身产业定位以及跟周边最大都市的产业关系,并向下带动农业发展。这涉及到产业演进的问题,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例如,德国为什么制造业强?因为它GDP的70%来自于服务业,服务业的70%来自于生产型服务业,和制造业成正比。县城需要生产驱动,只有发展好制造业和服务业,才能反馈到农业,推动乡村振兴。换句话说,现代的农村如果抛开了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乡村振兴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很多的县城的发展把“三产”剥离开来,没有站在产业演进层面看这个问题,从而导致后续的发展出现问题。

同时,我们必须做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才能把“三农”问题解决掉,必须要在城镇化做完了以后做往下辐射。


二、生活空间:宜居

生活空间的宜居性,需要以人为本。西方有很多的理念,比如邻里单位原则,具体到县城是要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然后,未来县城发展的重心不再是开发,而是旧城改造,城市更新才是我们未来的一个重点。把河道、绿道改造好,老百姓就有休息的地方;把原有的一些管道埋到地下,就可以减少安全隐患以及美化城市面貌。

另外,县城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于中低收入者的保护。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按人头实施住房券政策,有利于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租赁市场。

三、生态空间:绿色

如何将生态功能转变为生态价值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澳大利亚墨尔本郊区的Lilydale为例,该地的特点是拦坝成湖,当人们沿溪而上时,许多植被被拦起来保护;当人们在坝上远眺时,看到的是低丘缓坡开发的山地小镇。即使位于偏僻地带,但却配备了图书馆和大型停车场,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实践。

中国未来的县城应该是人在绿水青山中,而不是满眼的高楼大厦,这才符合现代县城的生态功能。把生态功能转变为生态价值,是未来县城需要努力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