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月8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探寻不同县城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总结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展现富有底蕴、记住乡愁的人文风貌。
9月23日,节目组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兴安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湘桂走廊,是湘漓二水之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的所在地,自古以来即是楚越文化交汇之区。兴安被誉为“兴盛之都、安定之邑”,两千多年前,秦筑灵渠,让兴安“南连海域、北达中原”,湘江北去、漓水南流,长江与珠江水系在这里牵手。现在,兴安是中国银杏、毛竹、商品粮、生猪和柑桔生产基地县,曾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美丽中国示范县”、“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2020中国净水百佳县市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以来,兴安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7%,组织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8.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七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全县常住人口为307043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17537人,占38.2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89506人,占61.72%。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4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1148元、22580元,城乡收入比为1.82。
01 发展现代葡萄产业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产区,兴安享有“南方吐鲁番”之美誉,2017年“兴安葡萄”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性农产品”认证,成为兴安靓丽的产业名片。
兴安的葡萄种植基地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势高,日照充足,而且山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也利于葡萄着色。近年来,兴安不断创新葡萄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加大技术攻关,将平地的葡萄引种到山上来,大力发展山地葡萄种植,让山区的农民靠山吃山、种植葡萄致富。目前,兴安全县的山地葡萄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
另外,当地每年从县财政安排资金,用于葡萄栽培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出台扶持政策和奖励措施,推进产业化进程,发展葡萄规模种植;不断延长葡萄的产业链,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入驻,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截至2021年,全县有早中晚熟葡萄品种约30种,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总产值超34亿元。在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葡萄收入在总收入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02 生态保护推进全域旅游
兴安境内的“华南第一峰”猫儿山素有“林海水源”之称,发源于此的河流有39条,其中19条流入漓江,桂林母亲河——漓江的源头是兴安的绿色名片,也滋养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011年,猫儿山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将传统的“绝对保护”过渡到开放式、多功能式的“积极保护”。十年间,保护区基层管理站的基础设施有了巨大改善,工作团队也在发展壮大;保护区陆续建成12个保护站,建立起远程监控系统和野外监控塔,将1.7万公顷的保护区纳入了巡护范围内,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保障;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也从2010年的96.48%提升到了现在的99.01%。根据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9月,茂山现有2400多种野生植物、340多种野生动物共居于此,是名副其实的自然基因库。
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当地的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精心打造出全域旅游的兴安模式。位于漓江源头的华江瑶族乡龙塘寨竹木葱郁、溪水清澈,虽然条件得天独厚,但是曾经村民们只能靠砍竹子为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房屋破败,道路坑洼。近年来,兴安县对多个村寨进行基础设施和综合环境的改造升级,龙塘寨凭借自己的红色文化、民俗特色、美食美景等特点,重点发展民宿、特色餐饮、民俗体验、休闲康养等,变身为桂林乡村游的打卡胜地。
03 强化县域民生保障
十年来,兴安当地政府还着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补齐民生短板,让获得感扎扎实实、幸福感满满当当、安全感时时刻刻,百姓的生活越过越滋润。2017年棚改启动以来,兴安县完成了18个片区的棚改任务,3000多户居民因此受益。十年间,兴安建成公共租赁住房2327套,完成了83个老旧小区的改造,道路、绿化、公园、广场等群众文化休闲场所也得到了升级。
此外,兴安的公共服务配套日益完善。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2014年以来,兴安县投入1.12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对39所义务教育学校、96所村小及教学点进行了维修改造及扩建。2018年,兴安顺利通过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国家验收。2020年,兴安县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民政救助通过信息化实现联网,患者可以在医院实现居民医保报销和民政救助一并结算。兴安还完成了113个行政村的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全民社保、全民医保,减轻了95万人次群众的就医负担。
04 专家点评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尹稚将兴安县发展的经验总结为旅游富县、文化兴县的长期战略。
兴安县最早闻名于世界是因为灵渠,那是中国古代水利史上可以与都江堰比肩的杰出工程,对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经略西南意义重大。境内的猫儿山也是举世闻名的漓江发源地。兴安县是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策划建设的大桂林旅游圈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从所谓的靠山吃山,到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建立完备的自然生态监控系统,使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概念能够深入人心,兴安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的融入,也给兴安的绿水青山带来了灵魂。优秀的生态环境是兴安县的发展底色,日渐繁荣的文旅产业是兴安县富民的动力来源。而兴安葡萄这一品牌的崛起,则是兴安融入全国大市场、主导东南地区鲜果葡萄市场的新兴主导产业。有了这些发展动能,兴安的面貌确实今非昔比,民生福祉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未来的兴安,会更好地融入桂林国际旅游地的建设而走向世界,生态优势和文化富基,会使它的发展得以持续;而更多与当地生态优势和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新产业也会不断涌现,为发展提供更为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