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月8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探寻不同县城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总结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展现富有底蕴、记住乡愁的人文风貌。
9月12日,节目组介绍了四川省金堂县。金堂县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毗邻德阳市、资阳市和简阳市,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凭借特殊的地理优势,金堂县积极融入成都的大发展中,在产业发展、功能布局上错位协同,正逐步建成绿色低碳产业集群,2022年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48.9亿元,同比增长106.7%。作为四川省内重要的农业大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厚植宜居宜业的根基,努力建设“成东中心、公园水城”。金堂还是四川省第二批“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重点培育,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堂县常住人口800371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4%。2021年金堂县生产总值为524.4亿元,同比增长11.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5173元、25515元,城镇居民收入比为1.77。
01 聚力推进生态保护优先
作为四川省重要的粮油生猪产业和粮经复合种植大县,金堂县在农业发展上不断探索与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的突破口。通过品种选育、种植优化等办法在县域内的荒山引进油橄榄种植,2021年实现了3.5万亩油橄榄挂果,鲜果产量达到了上万吨,榨油近千吨。一枚枚小小的油橄榄,既绿了荒山,又富了百姓。
除此之外,10年来通过抓实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金堂山上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7.6%,形成龙泉山脉绿色生态屏障,以实现强化生态安全保障,提升产业效益的总体目标。同时,坚持源头化、流域化、系统化的“三化”方针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开展阳化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乡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河道疏浚等一系列水环境治理工程。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给当地老百姓带去了可观的绿色经济收入。
02 集中承载绿色低碳产业
过去十年,金堂县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融合的新路子,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产城一体、绿色低碳”理念,加快推动县域产业结构绿色化。主抓碳中和产业生态圈,绿色低碳产业链条不断聚集,做优做强“链主”企业,梯级发展中小企业,使得光伏、锂电为引领的绿色低碳产业正逐步成为全县支柱产业。全自动生产线、无人智慧仓库等高科技在高新环保工厂中推行,集群企业不断向双碳目标发力转型。
淮州新城(四川金堂工业园区)作为成都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主承载地,正在从绿色工厂、绿色产业、绿色园区、绿色城市全方位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架构,已建立全球首家正极材料“零碳”工厂,纳入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荣获五星级国家新型产业示范基地,正建立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至今,入驻的绿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了150家,预计到2025年园区低碳绿色产业集聚度将达到85%,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03 专家点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洪向华认为四川成都金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三条值得借鉴的重要经验:
第一,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方向。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坚持“生态导向、产业为本、素质驱动、文化引领、多方共治”的发展思路。四川成都金堂以“做大总量、调优结构、工业支撑、三产协同”的思路,突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抓好产业量质提升,正逐步建成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金堂城市发展的能级和产业竞争力得到全面的增强。
第二,发展现代农业,铺就乡村振兴之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要推动农业的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金堂县坚持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抓好“稳粮、强菌、优橘、绿橄、新乡”五张牌,聚力打造全国丘区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典范,为全力冲刺百强县凝聚了坚实力量。
第三,文旅融合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加快文旅的项目建设来提升品牌的效应,真正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文化发展的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四川金堂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积极推动全域旅游。推动文娱融合发展,将其作为冲刺百强县的重要抓手,秀美金堂的形象正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