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视界|走进县城看发展:辽宁海城

发布者:沈德瑶发布时间:2022-09-06浏览次数:10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月8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探寻不同县城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总结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展现富有底蕴、记住乡愁的人文风貌。


9月2日,节目组介绍了辽宁省海城市。海城市,鞍山市代管县级市,位于辽东半岛腹地,沈阳经济区之中,北靠钢都鞍山和省会沈阳,南邻港口城市营口、大连,东接煤铁之城本溪及边境城市丹东,西与油田新城盘锦隔河相望。海城与渤海的直线距离仅有50公里,境内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40多种,其中菱镁矿储量达到了26.4亿吨。近年来,海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生态和谐、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之路,持续做强做大做优县域经济,形成了菱镁滑石深加工、纺织服装、箱包加工等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作为辽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海城多次蝉联了全国百强县。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海城常住人口为106.79万人;以汉族为主,有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锡伯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80033人,占63.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87872人,占36.32%。2021年,海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8亿元;据抽样调查显示,年末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66元。


01 生态治理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依托得天独厚、丰富的菱镁矿资源,这座历史悠久的辽南小城,拥有“世界镁都”的美誉。由菱镁矿石生产的菱镁制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硫酸镁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菱镁矿的伴生矿滑石所生产的滑石粉,被应用于化妆品和护肤品领域。除了菱镁化工产品,还有菱镁建材、菱镁合金等新产品。因此,围绕着菱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菱镁产业,是海城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海城市大力推动菱镁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快生态治理步伐,让菱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过去,在粗放型开发模式下,海城留下了很多废弃矿坑和灰白的矿山,寸草难生、扬尘满天;带来生态破坏的同时,让菱镁产业发展滞后。近年来,海城市秉持“生态治理有未来”“产业升级转型有出路”的发展理念,分批分重点地逐步完成了矿山生态治理,加速矿山修复,已让300多公顷废弃矿山重获绿色新生。在推进菱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在此基础上,海城菱镁产业践行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通过新技术赋能,创新研发出镁建材、镁合金、镁化工等特性十足的新兴产品,去年海城市光是菱镁产业就实现产值一百九十亿元。

02 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海城是传统农业大县,设施农业早已成为海城农户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蓬勃发展的绿色蔬菜产业,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悄然改变着当地人们的生活。当地一座座果蔬工厂里,嫁接育种育苗所生产出的茄子、西红柿、螺丝椒、圣女果等果蔬改良品种,深受全国市场的青睐。新型果蔬产业让海城农业由简单粗放,转变为现在的精耕细作,更带来了显著的效益。收入高、工作棒、离家近...诸多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农人”。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让海城成为中国四大名梨之一——南果梨的主产地,南果梨主产区农户年收入约80%来自于南果梨种植。除了南果梨鲜果走俏市场之外,近几年海城持续发展南果梨种植、加工、储运、研发等全产业链,形成“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科技化支撑+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南果梨产业格局,生产出南果梨酒、南果梨汁、蜜梨糕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涌现出越来越多以南果梨产业为主业的富裕山村。目前海城南果梨的栽植面积达到30万亩,总产量30万吨,共有500余家以南果梨生产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十余个南果梨优质品牌享誉省内外,综合总产值15亿元,南果梨产业已经成为海城“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

在发展精深加工的同时,海城也在不断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拓宽南果梨销售渠道,同时也在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当前海城正在加快建设中国南果梨的技术研发中心、种植生产中心、精深加工中心、交易物流中心和南果梨文化旅游中心,让南果梨产业成为撬动海城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03 打造宜居兴业锦绣城

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一二三产协同发力,为海城的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当地百姓收获到幸福——逛一逛全国闻名的西柳服饰批发市场,尝一尝传承百年的牛庄馅饼,看一看技艺精湛的非遗高跷,转一转烟火气十足的三里桥村,海城生活有滋有味。

如今的海城,县域经济腾飞,生态环境如画,广袤沃野里唱响丰收喜悦,灯火辉煌中凸显发展活力。产业多元齐并进,宜居兴业锦绣城,辽宁海城正在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04 专家点评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尹稚将海城发展的借鉴意义总结为:第一,资源城市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再现绿水青山。海城是个传统工业城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同时当年污染也非常严重。坚持生态矿山建设和传统工业升级是海城近年来面貌焕然一新的诀窍。海城市的实践说明了:哪怕是最传统的矿山开采和资源工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建立,同样可以实现“既要金山银山,也可再现绿水青山”。生态矿山建设和资源工业的转型提升是这一类城市最好的出路。

第二,现代农业前景好,延长产业链成就新名片。海城是黑土地上的城市,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主源农业将海城蔬菜种植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提升;而南果梨的种植和后续加工产业链的形成,更使得蔬果并举、产销联动成为了海城的一张全新名片。

第三,做大做优商贸市场,服务更大区域。商贸从来都是县城这种“城尾乡头”的小城市联通城乡、流通生产要素的强项。做出特色,县城的影响力就会远远超越当地市场的容量,走向更大的区域市场,给当地带来倍增的发展动力。

第四,接地气有烟火气,增强县城幸福感和满足感。美食美景,承载着历史和地域文化的传承,也直接关联着一方群众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种接地气的烟火气,在县城发展中是永不过时的,也是多多益善的。

总之,产业兴旺、贸易兴隆、生活多彩的县城永远具有人才吸引力,而人才的聚集又会推动业态的升级、商贸市场的扩大与繁荣,并创造出更为多姿多彩的生活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