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月8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探寻不同县城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总结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展现富有底蕴、记住乡愁的人文风貌。
7月20日,节目组介绍了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瓦房店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南与大连新市区毗邻,与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桥相连。海岸线全长461公里,居全国县级第二位,是环渤海经济圈最优良的出海口。正在建设的太平湾港,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口。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秀美宜人的生态环境、实力雄厚的产业基础,瓦房店现已发展成为东北县域领军城市。
瓦房店市面积3794平方公里,2020年GDP554亿元,人均GDP67668元,为全辽宁省县级市第一位。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瓦房店全市常住人口为905082人(含长兴岛86235人),城镇居民占比50.2%。瓦房店在2021年工信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评比中前移8位、列第63位,工业百强县评比中前移27位、列第64位,投资竞争力百强县评比中列第68位,均居东北县域首位。
01 打造优势产业
瓦房店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素有辽南工业重镇之美誉,是中国唯一的“轴承之都”。新中国的轴承产业从瓦房店起步,在瓦房店这座县城,制造生产出了我国第一套工业轴承、第一套核工业轴承、第一套铁路货车无轴箱轴承、第一套大型跟踪望远镜轴承等。瓦房店依托轴承产业的深厚历史积淀,扎扎实实利用好、发展好自身的先发优势,持续扩大领先优势,在科技创新中追逐着迭代升级的新梦想,将自身打造为中国“中国产业集群50强”,被命名为“辽宁省示范产业集群”和“辽宁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机床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机床年生产能力达10万台,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
瓦房店贯彻县域新发展理念,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海陆同频推进,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发展能级,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连续多年入榜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02 注重历史传承保护
在不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瓦房店也注重历史文脉的传承。位于城区中西部的复州古城就是这座县城的发源地。始于千年前的辽代复州古城内,城墙、书院、民宅等历史建筑保存完整,复州皮影、大鼓和复州老菜等地道非遗传承历久弥新。
2013年起,瓦房店市加大力度对当地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调研、扶持和推介,合计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目前,复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基本恢复原貌,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提质升级,为发掘复州古城乃至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保护做出了积极尝试。
03 专家点评
对于瓦房店的繁荣发展,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副社长杨禹点评到:瓦房店的发展之路很有特色,也反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内在规律:
首先,瓦房店为自身传统产业赋予了新时代之光。瓦房店的轴承产业有常年的传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留下的财富。瓦房店并没有吃老本,而是给传统产业赋予了很多时代的新意。比如说瓦房店增强了传统产业自主创新的含量,把传统产业进一步集群化,形成了更稳定的、持久的、能够抗风险的优势。
瓦房店既发展传统产业,又基于县域经济整体的考虑,发展更多的集群式产业,如高端制造业、新型能源基地等,还要用好区域内的港口资源。另一方面,瓦房店也有广阔的乡村,为了让乡村站上现代化的潮头,瓦房店大力发展种子产业;同时通过 “文旅+”、“体育+”,让乡村生活跟周边城镇加速融合。
总的来看,瓦房店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紧扣人的需求,也努力释放人的潜力。从高质量发展的努力当中去体现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而从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当中,进一步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人的需求、人的潜力、人的愿望和人的创造力,正是新型城镇化中以人为核心这一理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