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由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与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主办的“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快浙江特色小镇数字经济建设高层专家小型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
会议旨在贯彻落实2月18日袁家军书记在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快全省特色小镇数字经济建设,助力浙江打造“重要窗口”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
会议得到浙江省发改委支持,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校、领军企业、特色小镇的专家、学者近30人参加了研讨。
与会专家围绕“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快浙江特色小镇数字经济建设”主题,从理论研究、政策建议、实践策略等维度展开了热烈讨论。
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会长张蔚文主持会议
浙江省发改委城镇处四级调研员许海萍进行点评与互动
在理论建设方面,张蔚文教授认为,特色小镇数字化改革应该考虑数字应用场景、数字本身治理和数字社会建设三个层面的问题。在场景应用上应该着重数字为小镇赋能,在数字治理上应着眼于激发小镇活力,在数字社会建设上应该着重加强数据服务能力。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认为,在特色小镇2.0和数字经济2.0发展大背景下,应该从信息化的逻辑起点进行梳理,对于数字经济进行学术化的准确定义,对于数字化改革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寻找到特色小镇与数字经济结合的有效路径。
在特色小镇与数字化改革结合方面,与会专家认为一方面要打通政府与企业的数字通道,以特色为载体构建产业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和市场作用,推动数字化场景应用在特色小镇中进行实践。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陈畴镛认为,特色小镇可以发挥自身集聚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的优势,通过参与“产业大脑”的建设,打通政府、市场营销、供应链、企业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为小镇赋能,而后通过发挥数据的效能为产业的发展服务。北京国脉研究院院长郑爱军认为,一是可以建立特色小镇数据仓,与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衔接,实现数据回流,推动数据为特色小镇服务;二是在特色小镇推动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并纳入数字经济场景的集成应用中;三是建立特色小镇数据标准,并据此提供基于数据的释放平台,为招商引资服务。
在数字化和大数据技术研究方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吴超认为,应加强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把小镇作为大数据改革的实验和创新平台,驱动技术的发展,构建扎实的技术体系,从更长远的意义上推进数字化改革。可以推动小镇与科研机构合作,探索数据确权、数据定价、分布式技术等引领课题。浙江大学网络安全学院、计算机科技学院韩劲松教授建议,应加强特色小镇的网络安全建设,在智慧小镇建设过程提升全产业链上的企业数据安全系数,具体项目如企业加密数据库建设。同时,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网络安全建设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可以着眼于新型的量子计算、芯片研发、安全的操作系统开发等。
在数字技术如何在特色小镇应用问题上,浙江省物联网协会主任潘爱彬认为可以借鉴全省数字化园区建设中的经验,一是标准引领,从创建到考核,确立完善的特色小镇数字化建设评价体系;二是开动脑筋,利用好特色小镇沉淀的数据,为小镇的产业、生活等各方面发展服务;三是要考虑各地实际,使特色小镇的数字化建设能够“适用、够用、适度超前”。浙江省数字经济联合会会长薛安克建议,可以推动特色小镇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探索人工智能与场景结合的应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卓勇良、浙江省经信厅数字经济推进中心主任张楸等建议,可以结合特色小镇的特点,从政府端、企业端、居民端开发相关的大数据应用场景,使小镇数字化改革落到实处。
在各方力量如何切入特色小镇的数字经济发展过程这一问题上,拱墅智慧网谷小镇管委会副主任梅圆、滨江物联网小镇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史琼、钱江世纪城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图灵小镇)徐杭炜等的共识是,部门之间的壁垒造成了目前特色小镇难以获取全面的数据资源,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在已有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基础上,能够根据小镇之需开放特定的端口,让特色小镇能够实现“规定动作接得住,自选动作有特色”。
在企业如何参与特色小镇数字化改革的议题上,浙大网新集团副总裁黎恒、浙江电信葛翼、浙江移动罗晓辰、浙江联通冯剑平、浙江盘石副总裁吴月凌、杭州知略胡国林等介绍了业务思路。
(研究院办公室、研究会秘书处 供稿)